• 76阅读
  • 0回复

调整资金投向 促进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05
第5版(理论)
专栏:探索与商榷

  调整资金投向 促进经济发展
田椿生
为解决当前国民经济中出现的深层问题,现从分配角度提出一点思路及相关的几个看法。
为了解决生产下滑、市场疲软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链,去年三四季度以来,采取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启动的办法。先是投向生产企业,依次归还前一个生产、服务环节的债务,以后又投一部分资金给物资、商业部门,把销不出去的一部分产品收购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停滞和三角债问题。但是,增加流动资金把产品收起来,不管是压在企业还是压在流通环节,都只能解决问题于一时。一个生产过程结束了,销不出去的产品用贷款收起来了,下一个又下一个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贷款总不能“无底洞”地往下填。
摆脱当前困难的重要措施,在于充分利用市场疲软的有利时机,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增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淘汰或压缩长线产品,这方面确实大有文章可做。另一方面应当看到,有些生产、建设环节并不是因为货不对路而市场疲软,而是由于需求的减缩,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减缩,使得那些为投资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工业、建筑业等的生产萎缩下来。
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路是,在不增加需求总量的前提下,减少流动资金投入,增加短缺部门的固定资产投入。在保证生产流通正常进行以外,过多地增加流动资金,是一种消极投资,或称被迫积累。它不仅从生产流通中取走物资(资金),而不提供任何有用的产品,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而且积压起来的物资还要遭到各种形式的有形和无形损耗。举个例子,现在建筑材料积压较多(部分品种不足),有些材料如水泥还有一定储存期限,全国一千几百万施工队伍有相当数量窝工。如果采取增加流动资金的办法,把积压的材料储存起来,把窝工的队伍养起来,必不能持久。对此,可以考虑把这种流动资金投入改为固定资产投资,即把库存的材料,窝工的人员动用起来解决迫切需要的生产用房、城市基础设施和职工住宅。这样做,并不增加资金投入或只增加少量投入,但可以使消极投资转化为积极投资。建造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必然牵动一系列为之服务的工业、建筑业活起来,为投资需求提供产品,形成一系列生产的扩大,同时又有42%投资转化为消费,有利于解决消费品市场疲软。建成的房屋、建筑物又为生产、消费提供有效供给,从而形成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增加职工住宅建设,还可以同住房改革结合起来,吸收一部分城镇居民的储蓄和手持现金作为建房资金的重要来源。
在实现一部分资金由“流”“转”“固”的同时,还要压缩一般固定资产投资以增加重点建设投资。要在清理在建项目中,关停近几年盲目发展的不合乎产业政策和规模经济要求的高消耗、低效益的投资项目,把资金腾出来搞重点建设和改产的技术改造投资,使投资结构渐趋合理。还要压缩在建总规模,增加年度投资规模。增加年度投资,资金可从压缩流动资金中来,总需求并不扩大。
以上思路要得到采纳实施,有几个认识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流动资金也是投资,也要纳入需求平衡。现时,一些同志讲投资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而把流动资金剔除在外。因为他们把流动资金当作短期垫支,似乎在生产流通中,只要产品一卖出去,流动资金就收回了。殊不知,定额内的流动资金一经投放,就物化为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是进行生产流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这是长期投资,决不是短期垫支。
正因为对投资的概念有误解,所以一讲压缩投资需求,就是压固定资产投资,而不管流动资金。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压缩20%以上,流动资金不仅没有压,反而大量增加。今年计划又是这样。这样做,社会总需求并没有压缩,不过是压了固定资产需求,增加了流动资金需求。
二、两种投资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应当努力压缩流动资金投资,增加有效益的固定资产投资。尽管生产流通既需要劳动手段,也需要劳动对象;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是生产流通不可缺少的。但两者的作用不同。在保证生产流通得以顺畅进行的条件下,流动资金应当是越少越合乎节约的原则。因为,过多占用流动资金不仅无助于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而且会造成生产停滞、物资积压损失。要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靠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配以必要的流动资金,才能形成生产赖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在资金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在资金分配中,应当努力节约流动资金的使用,投入有效益的固定资产投资。
三、解决资金不足,要挖流动资金潜力。目前,我国固定资产同流动资金之比不合理,大体上是1.4∶1,即1.4元的固定资产要1元钱流动资金与之匹配。这同工业发达国家比,简直是瞠乎其后。如日本达到2.5∶1,有的甚至更高,尽管其中有不可比的因素。我们如能达到2∶1,就可以从生产流通领域中腾出几千亿元资金,资金不足的矛盾即可得到解决。
流动资金占用过多,是多年积累的问题,有企业管理和流通环节过多等原因,更主要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不平衡,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造成的。去年以来,则加上市场疲软,为维持生产的低度增长而被迫增加大量流动资金。在一定时期,社会的资金总量是一定的。用于流动资金多了,用于固定资产的就少。从分配的角度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国民经济似乎处在如下的循环状态:
流动资金占用多——用于国民经济短缺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少(用于长线的相对过多)——投资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失衡——流动资金占用又增多——……
摆脱这种不良循环,从分配来说,就是要压缩不合理的流动资金占用,投入国民经济的短缺部门,使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