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美国寻找欧洲外交新坐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09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瞭望

  美国寻找欧洲外交新坐标
许世铨
去年东欧局势剧变之后,美国曾兴高采烈于一时。然而,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面对今日欧洲,一种“不安的感觉”正在增长:美国在西欧的领导地位削弱了,不得不应付比“冷战”时期更为复杂的矛盾和诸多未知数,旧的“雅尔塔体系”瓦解了,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各种力量都争相显露头角,力争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对美国来说,确定欧洲外交的新坐标成为急迫而又棘手的问题。
战后,美国在西欧的盟主地位是以核武器和美元为基础的。在北约和华约针锋相对的情况下,美国的“核保护伞”和30余万驻军构成北约“威慑战略”的核心,美国得以挟“苏联威胁”而号令西欧。但在华约名存实亡、西欧不再感到咄咄逼人的苏联威胁的今天,美国的一些战略分析家已意识到:不但“来源于威慑力量的美国影响已经很不突出了”,而且已“出现欧洲内部以及新欧洲和美国之间造成不和与不稳定的新根源”。他们担心,“欧洲一度被掩埋起来的种族、民族和边界争端会重新冒出来”;有人已经预言,历史上列强争雄、纵横捭阖的外交和联盟格局有可能在欧洲再现。特别是将成为西欧首富的统一的德国的动向,尤其引起关切和不安。基辛格最近撰文表露了这样的忧虑:从长远看,德国“会徘徊在与西方结盟和对东方的梦想之间”。
随着西欧经济的“复兴”,美欧之间的经济摩擦和竞争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牛肉战”、“冻鸡战”、“钢铁战”此伏彼起,难以解决。在7月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美欧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争执不下;在对苏联提供援助的方式上,存在分歧。在这些问题上,西欧盟国是寸步不让,不买美国的帐,有的国家说话还硬气得很,弄得美国颇为尴尬。更令美国担心的是,1992年欧洲大市场建立以后,将出现一个“堡垒欧洲”。拥有三亿多人口、五万多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欧共体将在世界各地同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竞争。现在日本的经济挑战已令美国十分头痛,将来再来一个更富实力的对手,如何得了。更何况,西欧还在野心勃勃要把东欧吸引过来,其力量更形膨胀。
面对这样的现实和前景,美国国务卿贝克去年12月提出了以北约为主、以欧共体和欧安会为辅的三环结构的“新大西洋主义”,希冀通过“更新的北约”维持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对美国来说,维持住北约,多少能实现它对欧洲的控制。但西欧主要国家则强调另一种模式的结构,以欧共体为主体来构建未来欧洲,通过欧共体和欧安会来保持大西洋两岸的联系,使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发展为政治—经济实体,并成为建设“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的阶梯。美国的一些分析家也认为,不论从经济竞争、保证德国的“和平行为”、或把东欧纳入西方体系中等方面考虑,欧共体都是比北约好得多的机构。显然,如果将来真的以欧共体为主,美国在欧洲还有多大的分量就不好说了。
当然,无论欧洲格局如何演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欧洲仍将存在东西两个力量中心。苏联拥有的核武器和常规军力仍是西欧所不能匹敌的。因此,认为美国和西欧很快就会“脱钩”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美国仍将在西欧保持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将逐渐减少。但在局势动荡莫测的情况下,美国欧洲外交要确定新坐标看来是件相当伤脑筋的事,当前可能不得不放在如何避免种瓜而得豆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