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深入群众调查,密切党报和群众的联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8-27
第3版()
专栏:报纸述评

深入群众调查,密切党报和群众的联系
董谦
党报是党联系群众,教育群众,为群众服务的重要工具。因此党报编辑部必须经常了解和集中群众对报纸的意见和要求,据此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过去各地党报曾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听取各方面读者和通讯员对报纸工作的意见,取得一定的成效。今春以来,人民日报和若干地方报纸根据群众所反映的意见,通过地方党委和报纸“读者来信”栏,批判了部分干部忽视读报、不关心报纸发行的错误倾向,从而推动了读报工作和报纸发行工作。同时群众对报纸编辑工作的意见,也经常成为编辑部克服缺点、改进工作的重要动力。最近人民日报和山西日报等派干部深入各地群众进行调查,收效很大。
这种调查方法的特点,是突破了狭小的圈子,能够更广泛地吸取群众对报纸的意见。这次人民日报调查的范围,包括山西、察哈尔、绥远三省的城市(太原、大同、张家口、归绥)和部分农村(六个村子);访问了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工厂,学校,读报组以及个别读者,参加了当地党委召开的座谈会二十二次,共费时一月零四天。山西日报也派出了三个考察组(农村二、工厂一),分别到广大工人、农民群众中进行考察。人民日报和山西日报都收集了许多读者对报纸的意见,这对于它们各方面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人民日报这次调查的主要收获,首先是发现了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还不适合广大群众的需要。很多干部群众指出:人民日报对各项工作的“指导作用非常大”,就是“太深,看不懂”、“读也不好读,听也不好听”。这些意见使得编辑部更痛切地感觉到改进这方面的工作的必要性。
人民日报这次调查所发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有些单位仍然存在着不重视读报的严重倾向。这种错误的倾向,在前一个时期虽受到若干报纸的批判,但某些单位并未得到彻底纠正。例如在榆次地委机关中,干部不看报者即占百分之七十,不经常或只看大标题者占百分之三十。太原市中共第二区区委会四十多人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而这一份报纸还是放在区委书记的家里。这种状况并不是个别的现象。据归绥市回民区政府孙世伟的反映,有些负责干部有了人民日报看(其实也不大看),就不关心下级干部有没有报看了。因此不少干部把看人民日报当作“政治待遇”。领导干部不充分利用报纸和不重视干部读报工作的结果,使报纸与广大干部群众脱节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这种情况,列宁在三十年前就提出了批评,说“我们还不善于来利用我们已有的那一点东西”。列宁曾亲自检查过真理报订报人的分布情形。可是,我们不少单位的领导干部,却对上述情况熟视无睹。这是急应纠正的现象。
这次调查所发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掌握报纸发行工作的邮局干部中,仍有不少人不重视报纸发行工作。有些甚至把报纸发行工作看成“负担”,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一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有些邮局就害怕报纸编辑部去检查他们的工作。例如太原市邮局,他们要在太原钢铁厂建立发行网,但始终没有建立起来。直到这次座谈会上检查了并解决了这一问题后,他们才感到报纸编辑部的检查,对于他们的发行工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而自动检讨了发行工作中的缺点。
这次调查所发现的上述三个问题,都是关联到一个根本问题,即党报怎样才能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这就证明了这种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的方法,是有很大作用的。山西日报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调查方法的重大作用。该报打开通俗化的道路,就是通过去年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工作来实现的。当通俗化的问题开始提出时,山西日报编辑部不少同志对这一问题都抱犹豫的态度,总觉得缺少办法。虽经领导上再三动员解释,他们的思想总有些不通。直到该报编辑部派人深入群众调查,草拟出通俗化方案,作出榜样后,才逐渐打开通俗化的道路。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经过编辑部人员的努力,一年来山西日报在通俗化方面已获得显著的成就。据该报最近在干部群众中的调查结果,山西日报已不是去年的“说不在点上,扎不在心上”、“又硬又涩”,而是“抓对了,说透了”。山西日报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工人说:“工人订了报,生产打头炮。”劳动模范说:“劳动模范和报纸谁也离不了谁。”干部说:“干部遭了难,就把报纸翻。”山西日报去年采用走群众路线的办法,打开通俗化的道路后,今年又决定运用这一办法,去打开加强报纸思想性的道路。现在该报正依据这次调查的结果,继续改进着自己的工作。
党报的力量就在于党的领导,在于与群众最密切的联系。各地党报应吸取上述经验,彻底克服“关门办报”的倾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