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通向永恒的绿色之路——池田大作《自然与和平的对话》摄影展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15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通向永恒的绿色之路
——池田大作《自然与和平的对话》摄影展印象
石少华
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的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每到一个地方,除去繁忙的公务和与人的交谈之外,他都要听凭一种诗人和思想家的独特气质的驱使,抽暇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静思独处。如果说他的文字作品凝聚着力图使人与人沟通的哲学思考,那么他的摄影作品则体现着力图使人与自然神交的诗人心境。最近在北京展出的《自然与和平的对话》摄影展,充分表达了一位思想家的“生命的跃动”。
诚如池田大作先生所言:“摄影不单是求艺术”。形式的美并不意味着剔除了思想的美,而只是使思想的美更隐匿、更曲婉、更多地诉诸观赏者的心灵。一味地追求形式、玩弄技巧、忽视思想的内涵和精神的升华,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形式美的意义。古希腊诗人所谓的“画是无言的诗”,中国儒士所谓的“画者有形之文”,在我看都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池田先生摄影作品的真正动人之处,也恰恰在于那种“显示心境的作业”,在于始终潜在其间的思想的魅力。
作为人类命运、追求、前途和归宿的象征意象,“路”是池田先生摄影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早在圣教新闻社为池田先生印行的摄影作品集《与自然的对话》中,他所拍摄的“路”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他眼里的“路”,大多是通达平坦、晴装素裹。而这次影展中的“路”,则更加深邃、千回百转:或者是“与皑皑白雪对照的漆黑国道”,或者是“石路上刻着风雪的年轮”,或者是一串“弧形的足迹”,或者是“万籁俱寂、野道无人”。正像池田先生在影展的配诗中所说:人生的路上,既有“悲剧之旅”,也有“希望之途”;既有“愤怒之小径”,也有“欢喜之大道”(《旅人》)。通过一幅幅画面,他将一个哲学家对人生的概括、思虑和最后的信念传达给人们。无论他的“路”多么冷峻、曲折,最终都毕竟通向诱人的绿色:空灵闲寂,总有“树影婆娑”;野道无人,也“仿佛听见春天的脚步”。这位不倦的“旅人”,在照片中凝结了思想的流动,又在诗行里延伸了照片的内涵:“旅人哟/从何处来/去往何方/月/已沉/日/未升/破晓前的混沌中为寻求光明/我/前行”(《地涌》)
这种不屈不挠的理性呼唤和始终如一的乐观信念,使富于希望的绿色成为池田先生摄影作品的主调。池田先生从不追求夸张、明丽的色彩,而是力图用一种接近于自然的原色调缩短人与自然的间隔。他让我们看到:“嫩绿的大自然,闪烁在初夏的阳光中”;“稻田的嫩绿,是春天田园的怡人景色”;浓淡的绿,构成了诗情洋溢的田园佳作;他的“绿色”表达着大自然的生机与和平,是人类的追求所在、希望所在、也是人类的理想所在。因此,尽管池田先生的作品中从来没有那种盲目扩张的、独往独来的“自我”,而只有一片片绿色和融入绿色的、无人的野路,使人感觉到天地之悠悠、宇宙之广袤;他那些通向绿色的旅途却恰恰反映着整个人类的追求和终极关切。池田先生的“自我”,是一种超越了一己私情的更崇高的“自我”。
作为创价学会的领导人和日莲正宗法华讲总首席讲师,池田先生将禅心佛性与日本艺术的“空寂”传统相结合,使他镜头下的一切景物生灵都在总体上呈现出与那绿色之路相通的格调。因此,当我们看到那迷离的月色、朦胧的阳光、绿叶遮面的荷花、宁静淡泊的锦鲤时,总会感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总会分辨出一个思想者的足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