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读《我的苦恋》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15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读《我的苦恋》随笔
公木
长春出版社出版了杨继笑诗集《我的苦恋》。
诗集于扉页题曰:“谨此献给——大自然与小鸟”。诗人是在对自然与心灵交谈:在谛听,在倾诉。正如作者在诗集《后记》中所说:“我们生存在无限广阔的大宇宙中间……在时空变幻流动的长河中生息繁衍,在生物链上吸收和给予着大自然”。诗人以半是惊喜、半是迷茫而又极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大自然。
是啊,就这样,诗人写诗,乃是对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自然造化的反馈,是对那“地球上最高的花朵,能思维着的精神”,心灵的小鸟的赠与。诗人投进这诗的光圈里,诗人发现人人头上都罩着同样的光圈:人们!人与人之间,今人与今人之间,今人与古人之间,今人与来人之间,岂不正是用诗相沟通、相联结起来的吗?
苦恋酷爱偌多情,我不要诗诗自成。这是继笑诗的另一特点。诗人于《自序》中说:“我多想不要诗/不要那脉脉情思/不要那眷眷苦恋。”但那就“像太阳驱赶光环/像大海抛弃波澜”。情不由己呀,办得到吗?
苦恋缘酷爱,多情若无情,“我多想不要诗”,等于说我多想不要生命。诗本来是一种生命的表现,一种生命活动的投影。人怎么能离开诗呢?假如失去了声音和光芒,时间与空间也便会僵死了啊!
“诗的语言,不是单义性、低密度的,而是复义性、高密度的,不是静态、平面的映象,而是流动的闪烁生辉的多棱镜,它不仅有抽象化的理性思考,更含有非理性的浓厚的情感和美感的深层意蕴”(《后记》)。是的,这是诗之三昧,是诗之所以为诗,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掌握方式,它是诗人所熟谙而且确切掌握了的。但是,我想补充说,任何精神产品,都不能产生于虚无,诗亦然。无论是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抑或是直接表现外部世界的斑驳陆离;也无论是在表现手法甚至创作方法上怎样多样化,从总体上看,决然摆脱不掉现实主义精神的统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主义确实是无边的。《我的苦恋》当也不免会体现出或印证了这一规律。“嫩江的船队”这一辑,写人写景,像一具具浮雕。绘影绘声,引人进入画境,而大都是纪实。这些,都可以读作长诗《嫩江,我的苦恋》的铺垫;城乡对照,联想回忆,在不同空间里显示出时间的推移,又在不同时间中摹写出空间的对比,这种写法是新颖而生动的,而且充分展现着苦恋的情怀,又是多么别具风趣的抒发啊!这一辑基本上得称之为现实主义的诗篇,是无庸烦言的。即使在“生命鸣奏曲”中,在“心海珠贝”中,在“沉思的年轮”中,似乎着意在探索幽冥,搜寻隐微,要求“记录下自己心灵的符号”,而诗篇仍然犹是紧贴着而不曾离开现实。总之,三辑诗作,浮想联翩,闪烁着人生历程中滴滴点点、浅浅深深的体会,显示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美感的深层意蕴,虽然有的也还并非一目了然,未能一瞥通幽,而是须要按门铃,才得把手言欢;甚至尚有少量诗章,纵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尚待破译。尽管如此这般,但从总体上看,《我的苦恋》仍不失为是这样一部诗集,它的主体是在现实主义精神统摄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与多种创作方法,而这也正是社会主义诗歌在探索前进中通向未来的一条大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