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特别听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17
第2版(经济)
专栏:

  特别听众
本报记者 郑盛丰
8月10日晚,广西玉林市郊区镇忠村上今年第9次关于水稻管理的技术辅导课。约60个科技示范户的男女农民,走进技术文化夜校。不同于往常的是,今晚与农民学员并排而坐的,还有一批特别听众——自治区主席成克杰等“上面”来的干部。
4个月前当选为自治区主席的成克杰这样做,并非突发奇想。这次他到桂东南几个县调查一周,随处可见一种诱人景象:凡是懂得科学种养技术的农民,养猪猪快长,种粮粮增产,种果果丰收。而这些科技型农民,大都在技术夜校里接受过培训。
他想亲自尝一尝“梨子”的味道,听课去。镇忠村人均收入超千元,村里90%的劳动力都已接受过实用技术的培训。村里配有1个“农总”,5位农民技术员,有200多科技重点示范户。
今晚讲课人是市农业局督导员,所讲的正是农民眼前所关心的:关于杂交水稻“博优64”的田间管理问题。
或许被成克杰那专注的神情所打动,讲课人手执一蔸禾苗走到他面前,详细介绍科学控制“博优64”有效分蘖的方法。成克杰便问他:“博优64”和从外省引进的“特优63”哪个品种更优?回答是:各有千秋。成克杰说,优中选优,哪个产粮能装满农民的箩筐就种哪个。“轰”——全场大笑。
下课了,相互握别。成克杰兴奋地倾吐感受:如果亿万农家都掌握了科学技术,中国将产生多大的变化!他由此深思:必须把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当作一件战略性大事来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