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烈士村的好后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烈士村的好后代
本报记者 伍立杨
这是靠近渤海湾的一个偏僻乡村——山东寿光县田柳乡崔家庄。崔家庄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6年就建立了村党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共有69名。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1985年以前群众生活依然贫困。1985年秋天,村委会领导班子进行了改选,5年来,村里出现了四个第一:第一次户户有余粮、存款;第一次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文明村庄;第一次建起了270余亩果园;村党支部第一次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党支部。
    抓服务 为民多办实事
1985年深秋的一天,支部书记李贡玺与村长崔凤林等人走进住在村东头的特困户烈属崔大爷家,送去棉衣、水桶等生活用品,大爷抓住李贡玺的手,揉着昏花的眼睛,说:“是谁啊?”“我们是你的儿子!”此后,全村65户烈属,9户五保户,一提起书记李贡玺,就赞不绝口:“他不愧是我们烈士村的好后代!”
这个村的支部一班人不讲空话,脚踏实地,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多办实事。5年来,他们先后为群众办成多件实事——一是根据群众意愿,调整了承包过于零散的土地。前些年,土地分得太散,最少的每户6块,最多的每户11块,生产效益低,耕种不方便,严重影响了群众向土地投入的积极性。1987年秋种前,支部组织了一个30人的调地班子,果断地将全村3800多亩耕地进行划等定级,先后打井86眼,修建的防渗渠道3.9万米,然后进行分配,促进粮食连年大幅度增长。除此之外,他们还用集体的力量,先后为群众购买柴油54吨,各种化肥286吨,出资2900元,建一新校舍21间,拿出2万元资金,用于对烈、军属、五保户的照顾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等,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治三乱 重树班子威信
过去,崔家庄有“三乱”:村庄建设乱,财务管理乱,人的思想乱,群众意见很大。新的党支部首先向“三乱”开刀。
根治村庄建设乱。前些年,由于规划要求不严,大街通不开,胡同带弯拐,汽车、马车进村难。新班子建立后,很快制定出新的方案。干部带头扒旧房,整场地,为群众作出了榜样。
根治财务管理乱。新的领导班子接任时,接来一大堆糊涂帐,“三角债”没有得到清理,14个生产组就有6个帐目混乱,成为一堆理不清的“无头帐”。一些群众气愤地说:“真是糊涂庙,糊涂帐目糊涂人”。李贡玺书记亲自组织专门班子,逐队逐户清理财务,催要债务,大搞公物还家,先后共收回集体钱、物共折款10万多元。以后一律实行财务公开,帐目上墙,使多年的糊涂帐有了真底子。
根治人的思想乱。新的支部注意充分发挥党员作用,通过“党员联系户”等方式,深入做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地向人们灌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人们思想混乱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变,全村涌现出“五好家庭”、“双文明户”200多个。
新的党支部建立后,努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彻底改变了“支部班子软散懒、人多村大摊子乱、谁去蹲点谁头痛、谁当干部谁难看”的落后状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重新塑造了党支部的形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