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老将军重返北大荒——记王震副主席视察黑龙江垦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17
第4版(要闻)
专栏:

  老将军重返北大荒
——记王震副主席视察黑龙江垦区
本报记者 武培真
    豪情系今昔
7月28日上午9时,雨水洗刷过的佳木斯分外洁净。碧绿的街树,艳丽的花丛,把松花江畔的这座边城装扮得如同秀女。充满钦敬和喜悦的北大荒人,从缓缓停下的列车上迎来了当年垦区创业的总指挥、国家副主席王震。
王老此行,是“文革”后的第二次。来到下榻地,农场总局负责人恳请王震先给职工作个报告。王老婉言谢绝:“我下车伊始,还是先听听大家的。”
座谈会上,当听说852农场粮食商品率达到80%,每年上交利润达到2300万元时,王震快慰地笑了。当年王震为这个具有120万亩耕地的大农场剪彩开犁,和职工一起搭住柴草棚、挖野菜、拣橡籽。他还把自己的堂妹、堂妹夫及外孙、外孙女从湖南老家动员到这里安家落户。如今农场的巨大变迁,使老人家由衷地感到喜悦。
发言中,牡丹江农垦管理局宣传部长李乃文告诉大家:“开发北大荒时,流传这么一句话,‘北大荒好地方,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为使青年人在这里扎根立业,王老和四川、山东等省的领导商量,请他们动员了一大批女青年支边。我爱人是四川人,我们的月下老人就是王老!”说到这里,王震开怀大笑。
座谈会开了2小时40分钟,王老始终兴高采烈。
    向着未来呼唤
王震一行,时而火车,时而汽车,一路上,山林葱葱,湖光点点,河渠交错,间或出现成群房舍和在田间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及农用飞机。数十年前,这里荒草芨芨,荆棘丛生,豺吼虎啸。如今,坐落着102座大型国营农场,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黑龙江省定购任务的1/3,出口的大豆占全省的1/2。
王震对北大荒的变迁是自豪的,但又不满足。他每到一处,总是详细询问种子、播种、施肥、除虫、收割等情况,大讲“需大力推广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需靠科学、靠人才兴农”。
当王震从三江食品公司获悉,垦区共有11万头奶牛时,他希望利用北大荒充足的粮食和青饲料,大力发展饲养业,同时要大搞农副产品深加工,提倡农牧结合、以粮养牧、以牧助农、以农养工、以工补农。兴奋之余,王老挥毫题词:“向高科技进军,大力发展农垦产品深加工工业”、“为向国家提供50亿公斤商品粮和更多的肉奶糖等商品而奋斗!”
    高擎北大荒精神火炬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人们说,这八个字便是北大荒精神。靠这种精神,五六十年代,王震率领十数万复员转业官兵和几十万支边青年、科技人员,在荒无人烟的北国边陲安营扎寨,种田戍边,绘出了壮丽的图画;改革开放以来,又靠这种精神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建成了农工商一体化多种经营网络。40多年来,共垦荒3000多万亩,造林520万亩,生产粮豆594.5亿公斤。
王老在牡丹江农管局举办的商品展上看到,各种罐头、人参制品、医药、煤炭、木雕等,多达数百种,不少产品获国优部优称号。“北大荒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王老深有感触地说,“穷变富了,条件好了,北大荒精神可不能丢。搞现代化,既要靠科学,还要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这个精神是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再现,要一代代传下去。”
  王震念念不忘培养北大荒新一代。来到佳木斯,第一个被接见的北大荒人,是已故852农场第一任场长、原铁道兵三师代师长黄振荣的儿子黄黎。王老勉励小黄“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发扬北大荒精神。你们这一代和你们的子孙都要在建设边疆和保卫边疆中建功立业。”第一天晚上,王老把小红花剧团的孩子们请到自己房间,亲昵地和他们谈心,千嘱咐、万叮咛。孩子们偎依在王老膝下,含着热泪齐声表示:“请王爷爷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北大荒的合格接班人!”
王老盼望着北大荒有新的突破。他发现佳木斯蔬菜贵,便对农场总局的人说:“今后多种些蔬菜,保证降低市场物价。”王老还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黑龙江的可耕土地和可利用水面还很多,如果从佳木斯一带的松花江上游开一条大河直通乌苏里江,还可以为北大荒增加几百万亩土地……”
    在田头和职工家中
7月30日下午3时,碧空万里,烈日炎炎,王震不顾汗流浃背,站在友谊农场的大豆田里观看我国自制的大型喷灌机表演。两架撒药飞机从旁掠过,王震兴奋地向天空挥手致意。
不一会儿,王老又来到一望无际的小麦田,几架联合收割机正繁忙作业。王老看了他们的操作表演后,在麦田接见作业队长、拖拉机手和飞行员,问长问短,颇有感触地说:“小平同志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眼前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综合管理,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不可比拟的。我不赞成把全民国营农场变成一家一户的私有制。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但一定要在社会主义方向上,在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前提下……”
8月3日下午,王震来到852农场老职工家里做客。走进叶剑青家,王老看到室内的墙上挂着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在飞机场的合影,站在像前瞻仰许久才缓缓坐到沙发上。
“司令员!”老铁道兵叶剑青喜欢这样称呼当年的铁道兵司令员和农垦部长王震:“58年夏天,你要从853农场赶到852农场,我带拖拉机接的你。”
“哦!你就是铁三师修理连的那个文化教员啊!……那天道路泥泞,多亏你的拖拉机……”
记者了解到,这位被评为优秀知识分子的老叶,当年和战友们与王老一起在边陲荒原上编过“钢丝床”(木架子上编上榛树条,再加上厚厚的草),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当王老问到叶剑青的年龄,叶说已61岁,退休了。王老说:“可干的事还很多,好好教育子孙后代,把他们培养成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王老来到郭志超家,听说年过半百的郭志超夫妇俩都是上海人,高兴地同时握住两人的手:“你们是支边的榜样,希望你们的子孙也像你们一样,为了祖国、为了北大荒奉献青春,做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新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