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父母官”新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19
第8版(副刊)
专栏:

  “父母官”新解
官伟勋
“父母官”是“旧时代对州县官的称呼”,这是《辞海》的解释。近来有人著文讲,“父母官之称,宋初已有之”,“风行天下则在明”,特别在明中叶以后。
把地方官称为父母官,在任何一位有点现代意识的人听来,恐怕都会感到有点别扭,感到有点封建主义家长制的味道。在社会主义时代还这么叫,自然就更加不伦不类了。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河南项城县县长毛凤兰却对这个词另作解释。她说:“父母官”就是“要把老百姓当父母,多听他们的意见,多为他们办事。”这实在是有宋以来独辟新径的解释,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还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其实,称老百姓为“父母”,或“衣食父母”者,几乎历代都有。在旧时代,父母是除了皇上之外最崇高的。能把老百姓摆在这样高的位置上,应该说是一种很可贵的进步意识与传统。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春秋左传》里季梁回答随侯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都是这一传统的有力标志。不过,这大都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则刚好相反。毛凤兰的新解,既不是对旧称的重复,也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反映了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必然现象。
毛凤兰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她一上任就遇到群众最不满意的两件事。一是“粮奖柴油和化肥”不兑现,原来是被干部扣留卖议价了;二是1万“农转非”的人,既吃上了商品粮,还占着2万多亩责任田。她要秉公处理这两件事,有人劝她“慎重”——这些被处理者的背景显然是“不好惹”的。她说:“只要全县90万人赞成,我就不怕!”由于她意见正确,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因而也受到县里多数领导的支持,所以,这两个多年不得解决的、严重影响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的老大难,便迎刃而解了。
俗话说:“灭门刺史,破家县令”。县长这个“官”不好当。毛凤兰又是本县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县长,所以很多人为她担心,怕她当不好。她却说:“这顶乌纱帽好戴不好戴,就看你为谁当官,为谁办事。”“我想,父母的棍头是不打孝顺儿女的!”一时的委屈乃至冤枉是会有的,但到底是“血肉关系”,容易相互理解。
在战争年代,我所在的部队天天唱着一首歌,第一节歌词是:“同志们呀我要问问你,穿的衣吃的饭是从哪儿来的?吃和穿咱都要依靠老百姓,离开了老百姓咱就是离水的鱼。”第二节是:“鱼儿离水活不长,咱离开了老百姓就不能打胜仗。老百姓爱护咱就像爱儿郎,咱爱护老百姓要如同爱爹娘!”一个能唱并能切实实践这首歌的群体,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还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