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走旅游与经济深度结合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0
第2版(经济)
专栏:

  走旅游与经济深度结合之路
中共承德市委书记 李月辉
旅游城市如何确定发展战略,这事事关重大。
承德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熔于一炉、南秀北雄造园艺术荟萃一身,汉、满、藏、维等多民族文化凝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城市,又是燕北地区唯一的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认为,走旅游与经济深度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是条较好的路子。
所谓深度结合,就是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使二者双向贯通,互为促进。
按照这一思路,首先我们对旅游工作着眼点和立足点进行了调整,使旅游业从追求自身的直接收入和经济效益转向追求全社会的综合效益上来。承德市多为国内游客,消费水平较低,逗留时间较短,加上气候条件和城市软、硬环境的限制,旅游淡旺季十分明显。同时,商品经济比较落后,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不多,旅游收入主要为食宿和门票收入。全年只有5000多万元,仅占社会总产值的2%左右。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指望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也是不现实的。靠旅游业的直接收入维持自身发展都很难做到。所以,打破脱离经济单纯发展旅游业的思维定式,跳出追求旅游直接收入和经济效益的小圈子,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全局统筹考虑,十分重要。有了繁荣的经济,才能有兴旺的旅游事业,而兴旺的旅游事业又可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
其次,充分发挥旅游的媒介作用,加快引进,推动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我们说对旅游业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并不是说在这方面无所作为,事实上旅游业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都是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作为,主要应体现在借助旅游优势、促进整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上,利用自身吸引力,促进城市的开放,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及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我们一是把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直接挂钩,要求各企业自觉地利用旅游优势,在引进和开发上做文章。要以旅游为媒介,采取找上门、请进门的办法,多交朋友,广结良缘。二是从组织机构上把旅游接待和经济发展连在一起。我们把各企业的原料需求、供应渠道、产品市场、竞争对手、联合伙伴的底数摸清,汇集成册,交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上下贯通、反应灵敏的公共关系网络和经济信息网络。并多次要求旅游接待和旅游联系紧密的外事、旅游、商业、服务等部门强化旅游媒介意识,自觉使自己成为整体经济的触角和神经,主动为企业通报信息,牵线搭桥。现在,各部门、单位,特别是宾馆、饭店,都先后建立了来承客人反馈制度,凡是有关方面人士来承,或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都能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通报。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1989年,全市共实现经济技术协作项目849项;引进技术313项,引进吸收资金1.7亿多元;引进人才1051人次;并与115所大专院校和563个科研单位挂钩,直接或间接为承德市经济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从而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再次,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旅游城市的特点,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我市旅游工作起步之初,对发展旅游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一度处理的不够好。一些同志包括一些专家囿于风景旅游区狭小地域的限制,将发展经济与发展旅游对立起来,认为发展旅游业就要限制工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一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发展旅游不但不应妨碍而且要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工农业的发展,也要充分考虑旅游城市的特色,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以使二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这样,便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在旅游区,重点发展为旅游服务的第三产业和占地少、无污染、低耗高效的轻型工业;而在其它区域,则应根据资源、产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放手发展经济。
旅游业在我市起步较迟,但我们相信,只要始终沿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旅游与经济深度结合这条路探索下去,就一定能更快地迎来承德市的腾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