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热爱民兵事业的人——记乐山军分区司令员雷久华大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当代军人风采

  热爱民兵事业的人
——记乐山军分区司令员雷久华大校
曾祥荣 冯中友
80年代最后一个岁末,四川省乐山军分区被国防部表彰为“全国民兵预备役先进单位”。喜讯传来,营区一片欢腾。此时,人们不会忘记为获此荣誉而忘我拚搏、无私奉献的“公仆司令员”雷久华大校。
仲夏时节,笔者来到峨眉山下的乐山军分区采访,雷久华那一串串生动感人的事迹就像那架上熟透的葡萄,数不清、摘不完。
1986年3月,四川省军区确定全省民兵预备役综合改革在乐山试点。雷久华暗暗思忖:这是让兄弟单位检验自己工作的极好机会,机不可失。
于是,他一面向乐山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省军区的意图,一面同分区党委“一班人”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研究改革措施。同时,他和分区6名常委分别率领军地各级干部57人,组成20个调查组,深入到全市17个区县的部分乡镇、工矿企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中吸取有价值的营养。他率领的工作组在对6个区县、21个乡镇和五通桥东风电机厂、盐厂、铁道部眉山车辆工厂、沙湾轧辊厂等厂矿实地调查和论证的33天里,大力宣传民兵工作改革的意义,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活动20多场,受教育群众达1.7万多人次。他提出民兵不能不办,也不能大办,而是要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办的新思想,受到群众的拥护。为此,他还大力推广了在改革中做到厂矿武装部“庙不撤,牌不摘”的眉山车辆厂等6个单位养兵、用兵的经验,从而使撤并了武装部的26个厂矿恢复了武装部。除此,还有18个单位新建了武装部。这期间,雷久华同党委的同志一起在收集整理4300多个数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采纳群众建议40多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乐山市民兵、预备役五年发展规划》,并围绕这个主体规划,完善了《组织调整》、《训练改革》、《征集与储备》等8个配套方案,确定了近期、中期、远期的改革目标。
雷久华和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在短短的3年时间,就探索出了民兵组、装、训、征、储的新路子。使全市兵员储备达到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比例适当”的要求,并形成了纵成龙、横成网的兵员储备态势。取得了13项改革成果,受到了成都军区和总部的肯定。
为了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改革,雷久华到底流了多少汗,付出了多少心血,谁也说不清。
分区考勤本上记录着一串惊人的数字:
雷久华上任7年,没有休过一次假,每年下基层时间均在4个月以上,许多星期天、节假日也在基层度过。
——1986年春节,他带领机关干部赶到马边彝族自治县给少数民族群众拜年。
——1987、1988两年“八一”,他分别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武部、川南森工局和金口河磷矿与干部和民兵过节。
——1989年,他3个月里深入到12个区县、46个乡镇、8个厂矿,宣传人民日报“4·26社论”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抓基层稳定、武器安全、民兵训练。在32小时内组织了1500多名民兵执行应急任务,受到四川省委、省军区表彰。10月1日,他又到沐川县金星乡扶贫点与群众欢庆建国40周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