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加强班子建设 培养锻炼干部 吉林交流市县领导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1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强班子建设 培养锻炼干部
吉林交流市县领导干部
本报讯 最近几年,中共吉林省委重点抓市(地、州)和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全省八个市(地、州)党政领导干部一百一十六名,近五年来交流了四十三名,占百分之三十七。五十九个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七百六十一名,近三年来交流了二百四十八名,占百分之三十二点六。实践证明,干部交流对培养锻炼干部,加强班子建设,有积极作用。
吉林省委组织部明确规定,被交流的干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到;同时还强调,要帮助被交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允许被交流干部离退休后返回原籍。
吉林省委把党政一把手和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作为交流重点。交流党政一把手,对班子建设和当地工作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交流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是保证贯彻“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一项重要措施。吉林省现有市(地、州)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易地交流的占百分之五十;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易地交流的占百分之六十三;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易地交流的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三;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易地交流的占百分之五十八。
吉林省在交流干部的同时,注意稳定领导班子,在思想上克服片面性,在政策上不搞一刀切。确定干部交流比例,每个班子不强求一律。对年龄大、身体弱的干部,一般不交流,以保证交流干部在新岗位上能稳定几年。重点交流党政一把手,但又不一起交流,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坚持统筹安排,分期分批进行。
在交流方式上,主要有三种:
一是互补性交流。有的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通过交流,互相补充,不断完善。
二是培养性交流。通过交流,为这类干部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三是实行回避性交流。干部进行回避性交流,为他们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