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依靠“起码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1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依靠“起码的”
文牛
“起码的”有初级或低级的意思,也有基本的意思。用初级和低级的去攻高级的,逐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中的国家赶上技术先进的国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在相当长的阶段是主要靠着“起码的”去追赶别人的。
日本的技术如今在若干领域连美国都害怕。可当初,他们也是靠“起码的”起家的。一位日本朋友曾经这样告诉我,5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情况很糟,他每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一件衬衫。那时他在大阪通产局负责机械出口。开始是出口缝纫机。把零部件画成图,让一些小的工厂加工,然后由专门的工厂组装,出口美国。有些大的部件,工厂不能加工,他们就把整料裁开,加工以后再焊接上。这很类似我们中国的“蚂蚁啃骨头”,不过蚂蚁比我们的还要小。通产局对各个工厂要求很严,必须是标准化,质量合格,盖上合格的符号,才能出口。这是第一步。赚了钱以后,他们又搞专业化的机械。这些设备一开始也不那么精细,比如钻孔,由于钻头摆动,孔总是钻大了。于是,他们就在钻头上面加一个简单固定的装置,减少摇摆,也加工出来了合格的产品。这是第二步。随着成本的降低,他们的出口量越来越大,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后来,他们的缝纫机占领了美国的相当大的市场。
他的结论是这样的:在现有的设备上也可以实现大量的出口;只要加强管理、提高人的素质,就可以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与此相对照,我们现在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工厂因为没有高级设备就没有了竞争的信心,这不对;有的工厂引进了高级的设备,但缺乏过硬的基本功,也没有生产出好的产品。甚或还有这种情况:由于“起码的”不行,好设备反而成了累赘。
万丈高楼平地起。总的说,中国现在恐怕还是需要更加重视打基础的时候,应该给“起码的”以更多的重视。在“攀登”的问题上也不能急于求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