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8阅读
  • 0回复

一切经过试验——大庆油田科技进步采访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切经过试验
——大庆油田科技进步采访之三
本报记者 王友恭
二百项开发试验
世界上油田开发的历史表明,油田开发的好坏可使油产量相差一倍以上,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们对复杂的地下储油构造和油水运动规律认识的程度以及开发方式是否得当。为了掌握石油开发的主动权,大庆在会战开始不久就决定,在油田中区选择一块30平方公里具有代表性的储油区,把各种可能采用的开发方案放在这里进行试生产,通过典型试验解剖“麻雀”,掌握油田开发规律。他们在这里用了3年时间,相继开展了10项现场开发试验,为科学地编制油田第一个开发设计方案奠定了地质学基础。
长期以来,大庆油田形成了一切经过试验的基本原则。在大庆油田开发的30多年中,他们先后进行了不下200项的开发试验,几乎每隔5年就开展一次战略性的重大试验。通过试验摸清了地下新的变化,攻克一批技术难关,为油田实行开发形式的转变创造了技术工艺条件。如1985年,大庆油田胜利实现了“高产5000万(吨)、稳产10年”的战略目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这时地下油水分布十分复杂,调整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庆油田还能不能继续保持年产5000万吨的水平?还有没有可供调整挖潜的储量?他们分别在5个不同地区开展了表外储油层工业开发性现场试验,竟然在以往认为不具备工业油流的地方试验的几十口井上,单井日产油量达到8吨以上。这一试验成果为大庆油田继续稳产提供了依据。
科研生产一体化
为了适应油田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大庆从一开始就建立了科研、生产一体化的体制。在这里,科研单位既要按生产发展的需要及时提供过硬的成果,又要负责生产技术方案的编制,还要跟踪了解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情况和产生的效益。这样做,从体制上来说,既保证科研工作围绕油田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展,把生产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难题作为科研的主要课题,使科研和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又能促进科研成果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在大庆,科研成果一般在两年内就可以大面积推广。目前油田上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这种体制还有效地克服了科研单位对自己的成果在生产中的使用情况漠不关心的情况。
超前组织攻关
大庆油田在科技工作中立足于三个超前:一是对油田开发认识理论研究超前;二是工艺技术准备超前,针对油田开发新阶段中将要发生的工艺技术问题,提前组织攻关;三是开发试验(中试)超前,即提前进行开发方案试验,将研究成果配套进行小型(中试)工业试验,预先暴露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大面积工业生产应用。大庆多年来摸索的经验是,基本上要做到科研超前5年准备,生产建设提前1年安排,使科技工作能指导和带动生产建设的提高。
大庆油田的实践表明,每当油田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后,整个油田的生产能力就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