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科技拓宽幸福路——淄博市临淄区西单村科技致富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24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科技拓宽幸福路
——淄博市临淄区西单村科技致富纪实
王晶明 孙明德
当人们来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单村,看到农业、畜牧业的兴旺和生机勃勃的庭院经济,不由发自内心地赞叹:新一代农民用科学的头脑,换来了崭新富饶的西单村。去年这个260户人家的村庄工农业总收入达到996万元,比1978年增长38倍;粮食总产量170万公斤,比1978年增长14倍;公共积累达到了450万元,比1978年增长44倍;人均收入达到1400元。
当你走进农民的庭院,顿时会被浓郁的乡土画卷所吸引:那绿叶蔽日的葡萄,映日盛开的荷花,鱼池内活蹦乱跳的鱼群,塑料大棚内那摇头摆尾的肥猪,还有亮翅高歌的鸡群,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炉中跳动着沼气燃烧的火焰,映红了主人喜气洋洋的脸庞。
农民们有了钱有了粮,深深感受到党的温暖,饱享着大自然的清馨。
这个村被淄博市委、淄博市政府定为“西单模式”在全市推广,并被省里定为生态农业试点村。
西单村人用科技的金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富裕的门窗,走出了一条种、养、加工、运销良性循环和农、工、贸一体化的致富之路。
西单村党支部书记单台阶认准了一个理:“要想富,黄土地上作文章,科技当先是出路。”
他与一班人提出了粮食提高单产、稳定总产、发展经济作物的策略,科学地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建起了200亩环村藕池、200亩葡萄园,在藕池两侧和村路两旁全都栽葡萄,划出415亩地种大蒜。
这个村的领导还教育帮助农民发展好庭院经济。新村每户的门前是160平方米的藕池,院内栽上葡萄,葡萄架下养猪,中层养鸡,鸡粪喂猪,猪粪养藕,肥水浇田,不仅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肥力,又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去年在大旱之年粮食亩产达到1500斤。全村260户农民每户平均年产3吨粮、1吨葡萄、1吨藕、1吨蒜薹。
采访中,单书记对我们说:“种,离不开养,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为了更好地发展畜牧业,他们创出了“塑料薄膜密集型快速育肥”养猪法,改深栏圈为平栏圈,冬季加盖塑料薄膜保温,比正常温度提高15—20度,减少了猪的体内热量消耗,既长得快,又节约饲料。过去猪的饲料有啥喂啥,现在改喂配合饲料,推广饲料添加剂,使出栏期由10个月缩短为4个月,成本降低40%。目前,全村生猪存栏量保持在4500头,户均17头,年出栏近万头,向农田提供优质圈肥160多万公斤。
现在村里建起了一座年育一千头牛、出栏1万头猪和存养4万只鸡的大型养殖场。
养殖业规模的扩大,粮食紧张又成了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加大食草畜禽的存养量,投资7.5万元进口一台大型玉米青贮机,将全村过去浪费的麦穰和1500亩玉米秸秆全部青贮喂牛,过腹还田。
产业结构的合理,种养科学的推广,使西单村实现了农牧并举、种养互相促进、粮菜丰收、畜牧兴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