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傻大姐”小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1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傻大姐”小传
毕国昌 曹仁义
这是80年代最后一个冬天。雪花轻轻拥抱起哈尔滨,一片挨着一片亲吻着房屋、街道和行人。
傍晚,下了班的客运员朱莲香从哈尔滨火车站出来,匆匆忙忙地朝哈尔滨市一家医院走去,准备去看她生病住院的小儿子长帅。洁白的雪地在她的身后印下一串脚印。这时,她突然发现,前边有一个捂着大肚子的孕妇正在雪中踉踉跄跄朝前走,蜡黄的脸,像是被雪花舔走了血色,十分难看。朱莲香一怔,赶忙迎着那孕妇走去。“大妹子,你是不是要生了?”
“大姐,我……我……”那女人眼噙泪花儿,痛苦、焦躁、凄哀的目光里,闪动着渴望帮助的神情,“我去安徽,咳,早不生,晚不生,这不当不正的在道上,我一个人……”孕妇哽咽住,讲不下去了,簌簌而落的泪水替代了语言。
“走,去医院!”朱莲香立刻搀扶着那孕妇朝铁路医院走去。替她办好了住院手续,并垫付了住院押金,转身出去,从卖茶蛋的老太太那里买回10个没用酱油煮的鸡蛋,塞到孕妇的手上,“吃了,吃了有劲。”话音刚落,她又转身出去,挤上11路公共汽车,赶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家里,熬上一锅小米粥,用毛巾被包得严严实实,端着它风急火燎跑回医院:“妹子,趁热喝点粥,补补身子吧。”
那孕妇端起碗,泪水像断线的珍珠,噼噼啪啪地滚落进还冒着热气的粥里……
在这以前的一天夜里,朱莲香发现站台上站着一位老大娘,衣衫单薄的身子在寒风中颤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树良,你咋还不来呢?”原来,老人是从山东来找六年前在哈市落了户的儿子的。第一次出远门,钱包和地址丢失在火车上了。老人只记得儿子张树良住在一个什么屯。
“走,先到我家去,我替你找儿子。”满脸微笑的朱莲香说着就去拎老大娘的包裹。安排她在车站值班室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下了夜班的朱莲香把老大娘带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家里。自己用煤棚子改造的小偏屋太小,只有8平方米。她让老人睡床,自己睡在临时搭的一个板铺上。像招待自己家的亲戚一样,换着样给老人调剂伙食。吃完饺子,下馄饨,炖了小鸡,烧鲜鱼……朱莲香利用五天休息时间,在哈尔滨市郊跑了18个屯子,就是找不到张树良。
第六天,朱莲香跑到公安局户籍处,把全市100多个张树良的卡片,给翻个底朝上,还是没有对上号。她急得吃不好,睡不稳。老大娘看到不沾亲不带故的朱莲香为自己这样热心,太过意不去。她反过来劝朱莲香:“闺女,俺不找儿子啦,回家了。”朱莲香一听急了:“你要这样走了,让我多难过。我没有尽到责任呀!”大娘先是一怔,然后落了泪,说:“闺女,你有什么责任?你没责任。”朱莲香说:“大娘,我的责任就是不让旅客带着困难从我这里离开。”
这是何其艰难的责任!在这方圆1600多平方公里、400万人口的哈尔滨,找一个陌生的张树良,不是大海捞针吗?可朱莲香坚信自己能找到。因为,这类事她做了好几百件,没有一次让旅客失望而去。这次也不能例外。
第9天,她把寻找的范围扩大到哈尔滨所辖的县市。终于在阿城市新华屯找到了老大娘的儿子。母子见面,老人老泪纵横,对儿子说:“记住,没有这闺女,你娘一股火上来,怕是就死在路上了。”
是呀,有人事后对朱莲香说:“你不是缺心眼,是啥?换个人不会揽这闲事。万一,老太太死在你手上呢?”闻听此言,朱莲香半晌才转过向来:“我也没想那么多呀。”
不错,她确实没想那么多。在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处世哲学的人的眼睛里,朱莲香做的这些都是“傻事”。那么,只有“傻子”才做“傻事”。
这就是“傻大姐”朱莲香,一个极为普通的客运员,普通的共产党员。可在12年的客运工作岗位上,她不分份内份外,为数以万计的旅客和路人做了许许多多好事。她曾以亲人的名义为25名旅途生命垂危的病人签字动手术,在她的挽救、护理下,上百名重危病旅客恢复健康。她亲自为18名死者送葬料理后事,帮助30多名被拐卖或丢失的儿童重回亲人怀抱。为此,她付出了无数个休息日,垫付了上万元人民币和难以用金钱和时间计算的心血。她得到的是1万多封感谢信,四十几幅匾额和锦旗。
对此,朱莲香说:这就是我的荣誉和财富,我满足了。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