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海湾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1
第7版(国际)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海湾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
最近,法国《世界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认为,对伊拉克和科威特实行石油禁运,近期内对世界的经济影响不会太大,短期内不会出现石油短缺的危险。但是,如果沙特阿拉伯的油田即使部分被摧毁,世界经济就受到重大影响。
文章说,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日输出量为400万桶,仅占世界需求量的7%,对伊、科实行石油禁运后造成的石油空缺,不少产油国可予以弥补。
日本、美国等国由于经历过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冲击,它们都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法国除外)的石油战略储备量达1.42亿吨(10亿桶),相当于30天的消费量、45—50天的进口量,加上商业战略储备共达4.7亿吨,可供3个月消费。
美国的石油储备为5.9亿桶(7900万吨),相当于100天的进口量,日本的公、私战略储备可供142天消费。
禁止伊、科石油出口,导致油价上涨,这对世界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是有利的。受益最大的是日产石油280万桶的伊朗和日产70万桶的阿尔及利亚,其次是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加蓬、墨西哥等国。英国和苏联只能稍微受益。文章认为,对伊、科石油禁运的最大受害者是东欧各国。
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欧各国进行了经济调整,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日本抗石油冲击的能力更强,因而这次石油冲击近期内对它们影响不大,但长此以往在日本和西欧可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美国是石油生产大国,日产石油700多万桶,但它又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近1/3,它消费的石油41%依赖进口,因此,石油涨价对美国造成的直接损害最大。而且这次海湾危机恰好发生在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的时候,如果海湾局势继续恶化,石油价格上涨至每桶35—40美元,美国的通货膨胀可能提前发生,甚或发生经济滞胀。 
                      (杨贵兰 编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