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分析“起码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2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分析“起码的”
文牛
谈过了狠抓“起码的”、改进“起码的”、依靠“起码的”,还应该再深入地分析一下“起码的”。
首先人们要问:“起码的”一般都是比较容易作到的,为什么反而作不到?
我看,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对基础工作的忽略,可称“基弱病”。基本的制度不完善,基本的操作规程不严格,基本的检验不认真,基本功不扎实等等,总之,越是基本的越是薄弱。这种企业的运转状况是波浪起伏式的,有时也能在一段时间表现得很出色,有时也能开发出一些新产品,但经营状况和产品的质量状况总是不稳定。正像一个基本功很差的乒乓球运动员一样,偶尔也能打个好球,但水平很难稳定,更不可能达到高水平。人们往往认为我们的企业和发达国家比,主要的差距在高技术上,其实更具决定意义的差距还是在基础工作上。
那么再问:为什么不在“基本”上下功夫呢?
细一考察,原来许多“起码的”并不等于“省事的”,更不等于“现成的”。“起码的”往往量大、面广、每日多次重复。抓这些东西,使人感到乏味、琐碎,费力很大而一时难见成效,抓好了也似乎显示不出什么创造性。这就很容易使相当的一些急于“露一手”的企业领导者舍此而去抓“短、平、快”了。
那么再问:怎样才能治好这种“基弱病”呢?
我看最重要的一条是稳定,特别是稳定政策。政策多变,往往使企业经营者疲于想应付的对策。一个厂长曾直言不讳地说,“我现在80%的精力是用在研究政策以想对策上”。因为政策多变,往往八分力气的基本功,不如一分力气的“钻空子”;而且,往往是你不这样干,别人这样干,自己反而被动,职工也不理解。人心浮躁就是这样来的。
政策稳定了,人心才能稳定。钻空子不容易了,讨巧办法不灵了,人们才会踏下心来,扎扎实实抓“基本”。基本抓好了,才真正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