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山西大力抢救和保护国家瑰宝 200处古建筑和大量珍贵文物恢复原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山西大力抢救和保护国家瑰宝
200处古建筑和大量珍贵文物恢复原貌
据新华社太原8月22日电(记者池茂花)山西省由于地上文物丰富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然而许多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严重残损。面对这种状况,山西省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这几年拨出大量专款,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大力抢救和保护这些国家瑰宝,使近200处古建筑和大量珍贵文物恢复原貌,重新大放异彩。
山西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各种古建筑、石窟寺、摩崖造像几乎遍布全省各地。经调查,山西已发现的宋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有106座,占全国同时期建筑遗存的72.6%。
为尽快抢救保护好这些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近10年来,国家、省里投资和群众集资共达8000万元。抢救文物古迹,又不使它们失去原来的面貌、结构,技术上要求很高。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一处处勘察、设计,并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古建筑保护上,取得理想效果。
五台山的南禅寺,是建于1200多年前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修缮前,大木构件已严重折损。科技人员采用贴活与高分子材料加固的办法,尽量不更换原来的构件,较好地保持了唐代建筑的原貌。这项施工方法获得全国科技成果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