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古刹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侨乡纪行

  古刹新生
本报记者 罗同松
今年5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接待处的曾秀川小姐领我去游开元寺。她风趣地说:“开元寺大雄宝殿正在落架大修,六百年才一次,谁能碰巧看上一眼,准保活一百岁!”
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元寺,始建于唐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通高20米,面积1387平方米,栋宇巍峨,殿阙堂皇。
据《开元寺志》记载,这座唐代大殿元朝末年毁于火灾,明洪武己巳年(1389年)就址重建。建筑历史学硕士方拥在他的《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考》一文中说:明洪武复构迄今虽曾多次整修,但考文献,未发现火毁或拆除的记录。因此可以认为,现存构架主体尚属1389年状。1989年大修,恰逢六百周年,幸哉吉兆!
这次为什么要落架大修呢?国家文物局高级工程师杜仙洲老先生在他的《关于开元寺大殿修缮问题的报告》中说:“大殿受损构件数量大,分布广,已失去承重能力,潜在许多危险因素,整体岌岌可危。”1987年,泉州市成立了开元寺修建委员会。1988年初国家文物局批准,1989年6月开始解体,预定1991年6月完工。
拆卸解体之前,修建委员会除对大殿全面录像外,还将每个部位、每个构件从各个角度拍照存档,全殿共拍照片超万张。经过60天紧张施工,大殿已被解体。时过一年我所看到的是地上那一堆堆、一行行诸如龙头、鸟兽之类的构件和装饰物。在那精美的构件中,我见东西两厢各摆着12具人头鸟身女像木雕。资料说这是开元寺独有的,梵音叫“迦陵频伽”,译语叫妙音鸟或美音鸟,平时人们多称其为“飞天”。这些飞天虽然油漆大部分脱落,但是造型丰腴,姿态飘逸。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下半身被嵌在柱榫里,上身向前呈飞行状态,背上承受着桁梁的力量;同时也是佛像的侍伎和大殿的艺术装饰。
所有这些跨越了风风雨雨年代的构件被拆下来之后,没有损坏的都要继续使用;里面损坏但花纹雕饰尚好的,要将花纹成片切下来,镶贴在新的构件上,以更多地保留原有艺术作品;只有那些从外到里完全受损害的构件才彻底更换。这次,全大殿构件更换了40%左右。而那些主要受力构件,例如大通大梁,则更新了90%以上。对于要使用的全部构件,都严格进行了防腐、防蚁处理;整个大殿还有防震设施,在隐蔽的地方加装了钢架支撑。
来到没有顶盖的大殿,只见根根高大石柱孤零零地立在露天地里不得其所。这座大雄宝殿又名“百柱殿”,实际只有86根,每根围径都在2米左右,重约4吨,柱身形状、花纹多种多样。大殿柱子有4根已倾斜,两根已下沉。这次大修,要重新用混凝土浇灌柱基。
在大殿的上方,一字儿排开立着5具集装箱模样的巨物,那便是暂时原地封存的丈八金身五智如来。此时,我既看不到僧面又看不到佛面。那五尊佛像连同十八罗汉、观音等30多尊较小的佛像,分别用白的确凉布裹严,罩上塑料薄膜,再搭上钢架,钉上木板,铺上锌板,最后罩上经过防水处理的大木箱,真可谓滴水不漏,万无一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