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晋城为民办实事形成制度 群众反映的住宅、交通、市场供应等30个问题基本解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晋城为民办实事形成制度
群众反映的住宅、交通、市场供应等30个问题基本解决
本报讯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形成制度,3年来,群众反映的住宅、交通、市场供应等30多个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
晋城市为民办实事制度是1986年出台的。从那时起,群众反映的“吃菜难”、“住房难”等问题,都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及时反馈。市政府还不定期地组织调查活动,察访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贯穿晋城境内的丹河,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市政府把治理丹河污染列入工作日程。市长薛荣哲会同环保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先后10次对丹河进行了综合考察,制订出治理丹河的总体方案。从1987年起,晋城市着手全面整治丹河,经过3年多治理,丹河污染的问题得到了控制。目前污染河段已由1985年的72%下降到30%,被监测的12项指标,5项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昔日肆虐民众的“黑龙”,今日变成了造福人民的“清龙”。沿河群众纷纷给市政府写来感谢信,有的群众还长途跋涉到市里当面感谢。
前些年,晋城市市场上的蔬菜大多是从邻近的地区贩来的,价高质次,群众反映强烈。实施办实事制度后,市政府于1987年将解决群众的“菜篮子”问题列为当年10件实事之一,加快蔬菜基地的建设,扩大蔬菜生产能量。去年,市政府对蔬菜的产供销实行一体化管理,重视对菜农的优质服务。目前,晋城市蔬菜不仅品种多,数量充足,而且价格还低于邻近县、市。
去年,市邮电局架线通过城区北石店村青苗地。为此,双方争执不下。问题反映到市政府,市、区领导直接同群众座谈、协商,群众以大局为重,只收了少量的青苗赔偿费,保证了架线工程的进展。  (李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