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四海为业 心系侨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侨乡纪行

  四海为业 心系侨乡
本报记者 张安南
车至闽中的宏路镇,一驶离福(州)厦(门)公路,越开越快,不颠簸,也不堵车。司机说:“这是去福清县城的路,叫做元洪公路,现时福建乡间公路难得修得这样笔直、平坦、宽敞,同高速公路差不多。”伴随着车辆的飞奔,车窗外飞过的不再是乡村简易公路常有的满天尘土,代之的是一排排水泥柱的路灯,一座座崭新的建筑物。那路灯一色为时新的弧形路灯,那建筑物尽是“侨”字号企业。这公路,这楼房是华侨投资兴建的。这里原是宏路、融城两镇的郊野,现在办起融侨工业开发区。
融侨工业开发区,未到福清已有所闻。福清是福建省重点侨乡,全县人口103万,有50万华侨。他们漂泊五洲,四海为业,心系故乡。“乡情”,这两个寻常字,在他们的心目中,却是神圣的丰碑。1984年,福州辟为全国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作为福州郊区县的福清又适逢60年一次的甲子灯会。福清城关那座如凌霄玉柱的瑞云古塔,乃是旅外乡亲绵绵乡思的故乡象征。按照传统习惯,灯会是在甲子年中秋点燃瑞云塔的塔灯。悠悠故乡情,牵动了海外游子的心。8000游子风尘仆仆归来赴会观灯,重温故园温馨。60甲子一盛会,人生难得两回看,而故乡福清像一艘扬帆之船驶出封闭的福清港湾进入文明的海洋,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一个把握时机繁荣家乡的夙愿在海内外众乡亲的心中升腾。半年的酝酿,半年的策划,半年的期待,终于迎来了一个契机: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福清县政府迅即相应地兴办工业开发区,华侨也马上投入巨额资金作为响应,并且提出以工业开发区作为示范区,逐步把福清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模范县”。这个蓝图既编织理想又注重现实,鼓舞乡心,而工业开发区取福清雅称“玉融”的“融”和旅外华侨的“侨”两字,命名为“融侨工业开发区”,也颇得侨心。
我被这炽烈的侨心所感染,途中几次下车看工业开发区的规模、格局和设施。工业开发区以上郑地区为中心,面积已由1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这里的基础设施不像通常那样单纯由中方投资配套,而是主要由华侨投资建设,反映出华侨爱乡之赤诚。赤子乡亲心相印,家乡10万建筑工人伸出10万双手,奇迹般地在郊野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开发区。如今开发区,区间道路四通八达,专用供电线源源供电,自来水厂日供水量3万吨,程控电话已开通,13幢住宅楼也已交付使用,专用码头亦在建设之中。工业开发区的生产、生活设施已初具规模,12家以侨资为主的三资企业相继试产、投产。我跟一家名为冠源鞋厂的老板聊了聊,他伸出大拇指说:到底在家乡好做事啊,县政府给华侨投资办厂的待遇够优惠了。他显得很满意。
元洪公路从宏路镇至县城才10多公里,就其路面设施之现代化,驱车只消几分钟。可公路两旁成片开发的融侨工业开发区,我看1天也没看完。它给人许多启迪,印象最深的,是华侨投入的是资金,留下的是绵绵无尽的乡情。融汇侨资,运用侨力,归根结底是凝聚侨心。难得侨心一片情啊!
(附图片)
融侨工业开发区冠源丝花厂的工人正在制做绢花。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