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八十万煤海儿女的厚礼——“煤海之光”迎亚运灯展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4
第4版(要闻)
专栏:

  八十万煤海儿女的厚礼 
——“煤海之光”迎亚运灯展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赖仁琼
入夜,北海公园,一组组构思新颖、千姿百态的彩灯与古老的皇家园林艺术浑然一体,游人恍若置身仙境。
“煤海之光”大型灯展是由亚运会组委会、山西煤矿彩灯协会、北海公园管理处联合在京举办的。而设计制作这些精美彩灯的却是那些常年在井下采掘的煤矿工人。他们代表80万煤海儿女,用聪明才智和粗大灵巧的双手向亚运会献上一份厚礼!
火树银花不夜天
步入公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荷花池中的主题灯——“煤海之光”。彩虹环绕的两名矿工通体银白、英姿勃发。这是一组运用造型、喷泉和声、光等综合艺术设计的大型彩灯。高高耸立的井架,汽笛长鸣的电气化火车和造型别致的矿山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形象地反映出我国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新时代煤矿工人的精神风貌。
“五彩缤纷”是矿工精心制作的大花篮彩灯。11朵金色向阳花象征我国11亿人民喜迎第11届亚运会,41束鲜花意喻人民共和国的41个华诞和矿工为祖国奉献的41个不平凡春秋。
伫立永安桥头,“彩瀑三挂”、“井架礼花”、“银龙闹海”、“激光喷泉”、“云冈大佛”等彩灯各具特色。行至东岸区,“上党门”、“晋祠的传说”、“清凉五台山”、“北岳揽胜”,又可将三晋风光尽收眼底。登琼岛白塔山远眺,环北海东、西、北三面,群灯璀璨,火树银花,灯海光波交相辉映,人、景、情、物融为一体。
献上矿工的赤诚
矿工中间能人多,能吃苦耐劳的则更多。从设计、制作到完工,只有短短50多天,不少矿工都吃住在临时工棚。制做“煤城一日游”的常青,妻子产后生病,不几天婴儿也病了。但为了抢时间,50多天里,他只回过3次家。
大同矿务局地测处的10名青工制做了一个直径10米的亚运会会徽彩灯,把它运到北京,一件件卸下车,又扛上北海白塔山,双肩磨破了皮,连公园小卖部的服务员看了也深受感动。
以勤俭节约闻名全国的石圪节矿,工人们在制灯过程中又一次施展了他们修旧利废的才能。今天,呈现在北海的一片“蟠桃园”几可以假乱真。但是,游人怎会想到,那些悬挂“蟠桃”的树枝全是用修剪下来的葡萄根、葡萄藤制作的呢!
大型水上灯有40组,安装难度很大。工人们下到齐胸深的水里,湖底的玻璃碴划破了脚,露出水面的部位又被烈日晒得掉了几层皮。
矿工也是最可爱的人
8月3日晚,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宋平、李瑞环等来到北海观灯。大同矿务局团委副书记常征告诉我,今年春节期间,总书记到大同矿务局视察时,下井看过闪闪发亮的矿灯,今晚又看见了五光十色的彩灯。总书记的关怀温暖了我们矿工的心!
望着闪烁的彩灯,大同矿务局干部张福林十分感慨,他说:“没有企业的发达兴旺和社会的稳定,就不会有煤海之光灯会。”党委书记刘守仁接上话题:“灯会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矿区的发展。”他说,大同早在1500年前就开矿采煤,但直到1949年,年产量仅为8.2万吨。是共产党使矿工成了矿山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矿区的变化更大。去年,全局年产量达3400多万吨,相当于解放初期的400多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