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女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4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女官
温琴光
瞧姐妹们那愁容满面的神情,她心一紧,酸楚楚——几多岁月,全村青壮年男子85%出外闯天下,荡大潮,而留下千把妇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里的妇道人家只能死守那份责任田,生活没有七彩阳光。
天命之年,姓阙名凤莲的她,居然染上“官”癖,上头没有红印印,却要自荐当个妇代主任。因此活没权没钱,于是就顺乎地当上了。熟人熟面,耳鼓也为此灌了不少碎语。她不管,胸一挺,姐们妹们地搭上了腔。不识几个斗大字,还说要办夜校当校长,玄!山里妇女受文盲之苦她深有体会。细胳臂一挥,堂堂正正竖起牌子。学校、乡兽医站,她聘了一批能人,挨家逐户请妇女来上学。刮风下雨,远村妇女怕惊,她还得接送。为此,凤莲羸弱的身子,又多了一个胃病,三天两头吞服着那苦涩的药。而半年下来,姐妹们脸上流光溢彩,养猪、种果、养兔、养鸭,左右逢源。她总算没白搭那么多时光。
一架土屋黑乎乎,里头磕磕碰碰壅塞无章,算是她的府上。人家男人在外挣钱盖新房,她却守着平日里靠自己劳动和丈夫工资存下的积蓄不动。那阵子,全村有50多户贫困户,党支部要求党员建立3户联系户。她二话不说,成立5个妇代小组,每小组带3户。她将5家特困户作为自己的扶贫户,给钱给物给技术。村民阙招金,没钱买猪仔,她拿了150元给她;李冬凤家里艰难,她支持100元购来种兔,还教技术,冬凤竟然成了闻名的养兔专业户;人多粮少的王佛金,她扶持300元,鼓励她种菜,送给她技术书籍。王佛金感动,捏着四季种菜得来的几千元,眼泪簌簌流。人们说,阙大姐的心比天高。她却说:大家富,才是我的福。时隔5年,这个中兴村每个劳动妇女年人均收入都在千元以上,成为名气不小的村。
其实,这里早就是妇女的天地。那时候,80%的青壮年男子北上当红军,只有妇女们留下来顶着一个天地,支前、管家、种地,样样都是女性。阙凤莲铭记历史,她要对得起这个“九军十八师”的摇篮,对得起这块血染的红土地。村里烈军属多,男人们四季不归。她就组织26名妇女成立拥军优属服务队,5年如一日,犁田、插秧、割稻、砍柴,国家征购、定购任务没一年落伍。和从前的支前妇女没啥两样。
白里掺黑的发下,一双黄浊浊的眼,分明因揽事多了显得疲惫。退休的夫君心中不安,劝她歇歇。她扯一段“苏区干部好作风……”,扭头一个灿烂的笑,旋即领全村百多妇女修开了两条机耕路。没钱,她先捐了卖猪得的500元。孩子归来后叨唠开:“自家又不是富翁,干嘛要老搭钱。房子没修,你身子又要补,干脆不要当这个官了。”她眼圈一红,落下几颗晶莹的泪珠。村上妇女们见当“官”的凤莲无私无悔,便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无钱献工。8旬老妪张娇玉将安度晚年的仅有的200元钱硬要搭进去修路。老将军们回来走着这两公里没要政府一分钱修的路,赞不绝口。
阙凤莲是极能耐事的人。平日里村邻众亲的,总喜欢和她攀上几句,唠一段家常。姐妹们说,和凤莲说话总有个底细。咋不是?前二年,一个青年背着妻子赌博,妻子劝告不成便投诉凤莲。凤莲脚一跺,牙根“吱吱”响,将没扒完的饭碗一扔,风风火火召集了几十号姐妹,呼啦啦上了这位赌博青年的家,群起而攻之,缴了他的牌。青年懊悔不已,认定不敢再造次了。阙凤莲以此为镜,率先成立了中兴村“妇女禁赌协会”,刹了村里那股子赌风。屈指一数,几千人的村,5年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家家祥和。妇女们的功绩可谓卓绝。而当“官”的阙凤莲说这微不足道,大事业还在后头哩。不然,省地闻名的中兴村,会愧对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的称号。而她这个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和“官”也要易主。这是她说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闽西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