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经济特区艰苦创业结硕果 外商实际投入四十多亿美元 年出口额占全国一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5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经济特区艰苦创业结硕果
外商实际投入四十多亿美元 年出口额占全国一成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张毅)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拉开了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0年过去,特区面积不断扩大,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热点、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作用。
10年前,新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特区总面积只有338.37平方公里。随着特区发展的需要,珠海、汕头、厦门先后扩大了特区面积:珠海特区由6.7平方公里扩大到121平方公里,汕头特区由1.67平方公里扩大到52.6平方公里,厦门特区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达到131平方公里。加上1988年建立的海南经济特区,5个特区的总面积已达到3.45万平方公里,比10年前扩大了100多倍。
经过10年开发建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海南建特区两年多,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惊人,投资环境基本具备。据国务院特区办提供的数字,至今年6月底,5个经济特区累计签订外商投资合同6400多项,协议外资金额101.8亿美元,实际投入40多亿美元,占全国“三资”企业数目、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投入金额的1/4左右。
5个特区充分利用开放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1989年,除海南外的4个特区工业总产值达214.4亿元,比建特区前的1979年增长17.8倍。外商投资的工业企业产值已占4个特区工业产值的51%。海南建特区的第二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分别比建特区前的1987年增长63.4%、66.5%和110.8%。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特区的出口创汇能力,1989年5个特区出口额达38.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近1/10。今年上半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特区出口20.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
地处沿海的5个特区,还为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搭起了一座桥梁。目前,全国各地和中央所属单位在特区开办了数千家内联企业。1989年,海南特区外引内联的工业产值达到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8%。这些内联企业通过特区这座桥梁,更多地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和竞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