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前景广阔的湄洲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侨乡纪行

  前景广阔的湄洲湾
本报记者 罗同松
位于福建“黄金海岸”的湄洲湾,水深、流缓、景美、防风,是不冻、不淤的天然良港。我敢说,湄洲湾定将跻身于世界大港、名港之列!
1983年,国家计委把开发湄洲湾列入“六五”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计划;1985年,湄洲湾被列为“七五”计划期间全国四大过驳中心之一;1988年,交通部宣布将湄洲湾建设为国际中转港;同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湄洲湾10条比沿海经济区更加开放、灵活的优惠政策。
湄洲湾北岸属莆田市,南岸属泉州市。目前,两岸都已作好了开发港区的具体规划,投资软、硬环境均已具备。这里都是低丘陵地带,红色土壤。广阔土地没有多少耕种价值,建房、办厂却很理想。据两岸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已经规划了大约300平方公里土地作为港区建设用地。南北两岸有三个港区,已经规划为:北岸的秀屿港区,是行政、文化、科技、轻工、商业区;东吴港区为重工业区;南岸的肖厝港区,是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工业区。
在秀屿港区的望山脚下,耸立着20幢商品住宅。宽60米的大街与通往码头的公路相连,街道两旁4幢5层商业大楼已竣工,湄洲宾馆已经营业,还有邮电、银行、海关、港务等写字楼均已开门办公。在这个港区,3000吨级的盐码头、5000吨级的商业码头、千吨级的方舟码头已经建成停泊;万吨级的杂货码头、3.5万吨级的煤码头、5万吨级的粮食码头正在加紧施工。外贸、粮食、食糖等仓库已交付使用,还有一批库房正在建设。
在东吴港区拆船厂,已拆万吨轮10艘;年产50—80万吨钢的湄洲钢厂已动工兴建;这个重工业区还规划建大型船坞,以发展造船、修船、拆船工业。
在南岸,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福建炼油厂厂区工地上,机器轰鸣。这个工厂建成后,将年产250万吨石油。为炼油厂配套的生活区,已经盖起了5层宿舍楼20幢。在肖厝港万吨级杂货码头上,只见码头3个边沿各有数个大铁墩,那是供轮船停靠用的系缆桩,每根重75吨。宽阔码头的中央,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一公司的职工们正在为位于鲤尾的10万吨级码头铸造沉箱。总工程师虞恂如告诉我,这种每个重2000吨的沉箱,需要铸19个,然后用我国最大的吊船大力号吊往10公里外的鲤尾,沉入海底,作为码头基座。
湄洲湾还是旅游之滨。湾口的湄洲岛是妈祖庙所在地。1988年至1990年5月,到此朝拜妈祖的侨胞、台胞达12万之众。湄洲湾的南岸泉州市、北岸的莆田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两岸共有游览点200余处。
著名侨乡湄洲湾又是台胞祖籍地。许多侨胞、台胞来湄洲湾旅游、考察时,都表示要为开发湄洲湾出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