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建设亚运村的人们(报告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25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建设亚运村的人们(报告文学)
张家瑞(白族) 纪从周
1990年初春。昊空如洗,春光明媚。一群五彩缤纷的人潮,急匆匆穿过北京安定门立交桥,向北步过小关一片喧闹的宿舍区,顿时,眼前豁然开朗,一女学生率先惊呼:“喔哟!看哪,多壮观!”众人一齐举头眺望,只见千姿百态的建筑群镶嵌在瓦蓝瓦蓝的天空,或亭亭玉立,或雄伟挺拔,或婀娜多姿。是诗?是画?还是巧夺天工的雕塑?
这便是已具规模的北京亚运村。
张百发的诺言
“诸位,如果亚运会因工程误期,我爬上北京的最高点京广大厦,208米高,就从那儿跳下来!”198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第11届亚运会工程总指挥张百发,在汇报工程进展情况时如是说。
颇具英雄色彩的军令状!
面对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运动会,且不说尚缺乏许多体育场馆,按亚奥理事会章程规定,主办国还必须有一个供运动员集中居住、集会、娱乐的运动员村。短短3年内,要建起这样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庞大亚运村,而且大缺口的资金要靠北京自筹,无疑更增加了难度,然而,具有光荣传统的首都建设大军勇敢地责无旁贷地挑起了这副担子,他们没有辜负中华人民共和国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
1986年9月10日,第11届亚运会工程在灿烂的阳光下奠基。次日,北京天安门中轴线正北9公里处的亚运村击鼓开工。工程总指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习惯地抿着嘴,嘴角绽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似含着酸甜苦辣,而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又透出了坚定的信心——几十万建设大军是他的骄傲。不是吗?建筑业风风雨雨近40年,总司令太了解他的兵了。
工地指挥的气魄
亚运村如火如荼的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声轰鸣,车辆穿梭。肃立门前的经济警察警惕地保卫着现场。
突然,一个小姑娘欲闯进工地,哨兵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她。“放开我!放开我!我找孙爷爷!”小姑娘挣扎着。正巧工地指挥芦中秋陪着来检查工作的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孙梦兰走过来,小姑娘也不知哪来的委屈,蓦地哭叫起来:“孙爷爷,您放我爸爸回家吧,我妈妈病了好几天了……”
“这不是小芦斌吗?”孙梦兰亲切地抱起她,掏出手绢给她擦着泪花,“不哭,慢慢说。”当小姑娘擦了擦眼泪,一五一十诉说她爸爸如何十天半月不见踪影,一点也不顾家时,孙梦兰想批评芦中秋,可是又于心不忍。因为他实在太忙了。
芦中秋,是一位共和国的同龄人,武士般高大的身躯,黑红的脸膛,眼睛不大,却不停地闪烁着机敏的光芒。1986年初冬,当组织上决定他开赴亚运村工地的时候,他心里就燃起了腾腾的烈焰。怎么能不激动呢?他是唱着少先队的队歌,哼着祖国颂的曲子长大成人的。而今,他已走完了人生旅途的大半,赶上个争来亚运村工程,能不好好报效祖国吗?
当他晃着厚实的肩膀,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污泥,巡视了定点北郊那阡陌纵横的田野,丈量了他的阵地后,却皱紧了眉头。
从事建筑业20载春秋,走南闯北,他和伙伴们干了多少工程?眼前的阵势可从未见过。3年时间内,要在这块土地上建起250万平方米的亚运村及配套工程:拔起亚洲第一流的游泳馆、康乐中心;耸起五洲大酒店、邮电中心、新闻中心、综合楼、万人大餐厅和14栋运动员高级公寓……令人发憷的是,整个工程都将处于边规划、边勘探、边拆迁、边施工、边修改的“多边”作业中,一切都要打破常规,定额7年的工期要求3年完工,行吗?……
然而,闪现在这位共和国同龄人面前的,没有困难这两个字。他任凭寒风吹拂着,面部的肌肉剧烈地跳动着。他要争一口气,要让全世界看得起自己的民族。
1988年末,当芦中秋啃着方便面在亚运村的南小区苦度了第二个年头,21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主体接近尾声时,为他庆功的胸前大红花还未摘下,上级领导又向他下了紧急军令状——开赴亚运村西区,总承包8万平方米的4栋运动员公寓和万人大餐厅。
这片建筑群全部为新材料、新工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高级装饰装修,工艺水平要求很高。而且,1990年5月13日将在此先期召开国际会议,所以要求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芦中秋懂得,这么短的期限,光靠苦干,即使一天24小时不睡觉也是难以完成的,他陷入了沉思。
恰在此时,芦中秋所在的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被国家建委列为推行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18家试点企业之一。人民日报在头版撰文说:“我们现在的劳动效率之所以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劳动效率,除了技术装备这个因素外,主要是管理体制太落后。”推行鲁布革经验,就是要改革旧体制,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工程效率直线增长。芦中秋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充分利用鲁布革经验中项目经理总承包的权力,迅速搭起技术力量雄厚的项目班子,层层承包,又择优挑选了施工队伍,开始了他新的进军。
在项目管理中,大量的工作是协调纵横交错的各种关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关系;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和物资部门的关系;各个工种、各个工序和整体工程的关系……他一一周密安排,巧妙搭接,常常一小时内就与上十人对话协商。瞧,他刚迈进厕所,身上那只对讲机就响上了:“芦指挥!芦指挥!我是12号楼水电工长,请速来。”
立体交叉作业的现场发生了冲突。铺设管线的单位为保进度,破坏了路面,而使急送材料的单位车辆受阻。急等用材料的工人和抢管线的工人,吵得脸红脖子粗。
寡言少语的芦中秋,是以其管理上的精细严密和身先士卒而在工人中享有高威望的。此刻,他悄然无声地来到出事地点,往那儿一站,还没出声儿,嘈杂的吵闹声立刻戛然而止。他眯起眼睛在现场环视一番,于是暖气沟从哪儿走,材料从何处进,一一拍板吩咐,乱糟糟的现场顿时井井有条。
“喂,喂喂!芦指挥!”他刚要转身离去,对讲机又响了:“D公司不干了!缺钱!”秘书小张急促地向他报告着恼人的消息。缺钱!芦中秋什么都不怕,就怕工程款拨不下来而出现停工。他紧握双拳,锁紧眉头。足足两分钟后,他噔噔地奔向办公室,抓起电话:“给我接总会!……总会吗?你马上给我把公司准备盖宿舍楼的那20万提过来!”还未听到回话,啪的一声放下听筒,就风风火火地赶到D公司经理那儿,一字一顿的说:“那20万块我给你们找来了!你们要干不好,可别怪我不客气!”
D公司经理一愣,继而伸出大拇指,对工人们说:“芦头儿,真脆!”……
科学的施工管理,加上他与工人们一样,每天“吃三睡六干十五”(小时),工程飞速进展,四栋高级公寓的主体结构提前亮相。当亚运会工程副总指挥顾钥菊到现场察看后,不禁拍着芦中秋的肩膀赞叹:“好小子,神速!”
工地上的人们谁不称颂芦中秋公而忘私的事迹:母亲病重,他这个被誉为“大孝子”的儿子竟然没去看过一次,老人含泪骂他“白养了个中秋”。
几年了?还没有与妻子和女儿聚过一次星期天,一次节假日,以至女儿骂他“就知道一个亚运村!我不是你女儿!”尤其是那阖家团圆的中秋之夜,窗外万家灯火,家家把酒赏月,母女俩却面对一个空座位发呆发愣……
人们还知道,他患了12年的皮癌,已动过两次大手术,身上那尺把长的刀口常常折磨他、袭扰他,只是不分昼夜的忙活起来,就把疾病抛之脑后了。他总是说:有生之年,多为共和国做点贡献,死而无憾……
找“米”下锅的人
1988年盛夏的一个傍晚,亚运村工程指挥部被数百名工人包围了!
“没有水泥停工了,你们知道吗?!”
“坐办公室的领导到现场去看看!”
“我们要见总指挥!”……
工人们急红了眼,脖子上青筋暴起,愤然嘶声吼叫着,嘈杂的声浪盖过了百米开外工地上的隆隆机声。
水泥,建筑工程的粮食。250万平方米建筑群的亚运村工程,饿一顿,要损失多少万元?社会上许多人认为亚运会工程处处是绿灯,可人们哪里知道,国家的经济环境还无力使这盏绿灯长明。全国为保重点工程,每天运到北京的数千吨水泥,一分就光!而北京的重点工程又比比皆是,犹如众多嗷嗷待哺的婴儿。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源九厂、市区立交桥等重点工程且不论,正在兴建的亚运会体育场馆也不算,单是北郊亚运村工程的吃灰量,高峰时一天就得数千吨!每天到北京市建材供应总公司坐等分得的那一份,有则数百吨,无则空手而回。材料人员整天奔波交涉,上下班的时间哪有钟点?供上材料好说,空手而回的滋味儿才叫难受呢!埋怨、指责乃至一顿臭骂,难呐。主管物资的经理吴朝宗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刚钻出车门,就被总指挥的秘书传进了办公室。
“老吴!你看看!”总指挥手指着窗外吵嚷的工人,“看看工人群众是什么干劲儿!你们呢?!吃干饭的!”总指挥气不打一处来,拍着桌子,大发雷霆,“你现在马上去给我找水泥!哭也得把水泥给我哭回来!”
吴经理屁股还没落座儿,水没喝一口,就晕头转向地挨了几大板。委屈吗?确实委屈。但吴朝宗自从当了这粮草官以后,就给自己立下了条规矩:亚运会工程上的事,一切委曲求全。这“全”就是大局。这不,奔忙了一天,饭还没吃一口,刚挨完骂,就又带着一身疲劳,伴着咕咕作响的饥肠,驱车前往各个厂家、单位纠缠、求援去了。
他度过了多少这样的夜晚?无人记得。倒是小车司机直言道白:“给哪个头儿开车都没给吴头儿开车累,每天晚上10点之前别想下班!”在亚运村工地上,人们公认:他是第一个大忙人。
粮草官如此,粮草员呢?
电器组组长蒋自忠,他在亚运村工地负责的各种电器达31.92万多台、件,生产厂家遍布全国各地,但几年来无一漏项,无一差错。
建筑机具设备组组长杨云凯,熟练精通业务,调度运转灵活,处处精打细算,已为工程减少投入200万元。
年近花甲的材料顾问詹广喜,不甘“顾问”,主动在现场修旧利废,经他修理的钢窗277套,钢模板2万块,钢支撑2000根,钢管4万米,总价值30多万元,奖金却多一分也不要……
委员长授他一面旗人民大会堂。
庆祝首都青年突击队成立35周年大会在鼓乐声中拉开帷幕。大会主席宣读了“首都青年标杆突击队”名单。然而,上台接受锦旗的人中,却不见建设亚运村的北京住宅三公司的青年突击队队长单元。
“单元请上台,单元请上台!”大会主席催促着。
“哎,来了!”正在人们焦急等待之时,突然后面一声喊,一个穿红毛衣、上面沾满泥点的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上台。
“你……?”大会主席见单元姗姗来迟,外衣也没穿,眼中闪出责备之意。“我……我刚从亚运村赶来……”单元喘息着。
单元,这位瘦削精干的年轻人,几年来率领他的青年突击队叱咤风云,哪里有攻不克的堡垒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他们曾在北京一家商店工程中搞科技攻关,设计出的新型楼梯支模,令日本专家瞠目。亚运村工程上马后,他们又集体请缨,把突击队的红旗插到了运动员公寓工地上。25层的超高层建筑,新材料新工艺,高精度装修,他们闻所未闻,但凭着为国争光的智慧胆略,他们组织科技攻关小组钻研图纸、向专家讨教,昼夜苦干,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大会前夕,两眼布满血丝的单元刚要离开工地赴会,突然喊声急促,赶挖基础坑的推土机不慎碰断了地下管道,水流喷涌而出。这本不是他们的责任,但单元毫不犹豫地带领全队跳入冰冷刺骨的泥水中进行抢修,一直到管道修好。单元那件原准备在人民大会堂“光荣”一番的外衣早已泥水斑斑,只好脱掉,光穿上那件红毛衣来开会了。
大会主席知道了原委,激动地向全场说:“同志们!单元同志是为了抢亚运会工程才迟到的!”“哗——”5000名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工作人员双手托起“首都青年标杆突击队”的锦旗,准备授给单元时,亚运会组委会名誉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高兴地站起来,亲手把锦旗送到单元手中,“祝贺你,小伙子!亚运会工程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荣誉,好好干!”……
岂止一个单元青年突击队,在庞大沸腾的亚运村工地上,还有多少青年突击队的红旗如团团跳动的火焰在燃烧,在展示着当代青年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
“有张入场券我就满足了”
随着亚运会圣火点燃的时刻一天天临近,建筑大军在亚运村工地夜以继日奋战,涌现出了多少当代最可爱的人。
顶板浇注混凝土突然发生漏灰!王同启摸黑冲上十几米高的木架,像黄继光堵枪眼般用头死死顶住漏洞,大吼:“干吧!”
年仅50岁的王维新病危时刻才被迫离开工地。抢救室里他已认不出家人,嘴里却断断续续地念叨着工地上的事儿。
女油工王瑞花经常累得血压骤降,几次昏厥工地。然而,一醒过来就去抓刷子。
电焊工郭春生接到妻子将分娩的电报,未回。儿子出世,加急电报又至:儿病重。依旧不归。听到未见面的儿子夭折后,他默默擦干了泪水,又在面前燃起了耀眼的焊花。
马长胜因他只“爱”亚运村,热恋两年的姑娘寄来了绝交信,他掖进棉袄转身就爬上了寒风袭人的脚手架。
刘俊泉在父亲病重时都没顾得上去看一眼,可当混凝土供不上的时候,这条铁打的汉子却恸哭失声……
家住北京的黄宝才一个月没回家,妻子冒着滂沱大雨领着4岁的儿子寻到工地想找他吵架,可见到他浑身湿淋淋的从脚手架上下来,感动得顿时语塞,埋怨变成了理解。
59岁的贾会清,当年李瑞环青年突击队的副队长,面对老伴和子女的劝说,慨叹道:“最后一次机会了,我得把几十年对党对国家的感情全搁在这儿,闭眼那天无所憾无所惜!”
建设者们的奋战精神震动了整个社会。浩浩荡荡的义务劳动大军如滚滚春潮涌来了!寒风凛冽中,劳动大军的队伍里有李锡铭、陈希同等中央领导及首都的政府机关干部;有头戴钢盔的部队官兵;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工人、农民、市民来了;连宗教界的人士也来了。在汇珍酒楼前,270多个和尚、尼姑排成两队向楼里传砖,不少人嘴中念叨个不停,大概是祈祷亚运会顺利召开吧。……
当亚运村的建筑群终于千姿百态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数10万建设者又将悄悄地离去。一位外国记者望着那洒下建筑工人汗水、留下他们足迹的高楼大厦,曾问一位老工人:“你想得到什么回报?”这位老工人笑笑说:“亚运会开幕后,能有张入场券,我就满足了!”
“OK、OK!”这位外国记者高高举起了大拇指。
献出的最多,希望得到的却很少很少。这不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本色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