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人工养殖墨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人工养殖墨鱼
沈维义
你听说过人工养殖墨鱼吗?
在美国东海岸亚热带温暖的海域,每年5月,墨鱼纷纷从海洋深处迁移到浅水处交配产卵。这时,大批科学家从美国各地赶到这里。吸引他们的,是墨鱼身上特有的巨大的神经细胞,它比人类同样的细胞大100倍。这为神经生理学家提供了研究神经生理及病理的绝好标本。但一到8月,墨鱼又返回深海,研究只好暂告终止,以待来年。为了能长年开展这项工作,科学家们萌发了人工养殖墨鱼的想法。1975年,得克萨斯州大学海洋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始了这项工作。
这所大学在室内建有人工养殖池,科学家们对水的成分、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室内有人工光源,每日24小时给予光照。为了使墨鱼迅速生长,配制了专门的饵料,每天喂食达18小时。几经周折,科学家们终于在1987年成功地培育出体大健壮、生产期短、成活率高的新品种。这种墨鱼能在135天内长到4.5磅,且死亡率很低。
“墨鱼是非常贪吃的肉食动物,爱吃活的虾、蟹和鱼,可进食占其体重35%的饵料。同时,它又是一种食物利用率很高的动物,可将所吃食物的30%—40%转化为自己的体重。为解决大规模养殖的问题,必须改变墨鱼的食性,使之能够习惯人工饵料。为此,科学家利用条件反射来诱导墨鱼。在投入活虾喂食时,伴随一种跳动光线的刺激。在不投食时,变换另一种光线。一旦墨鱼对跳动光产生条件反射,就使用冻虾代替活虾投放。科学家的最终目的是用人工合成饲料来喂养墨鱼。
人工养殖墨鱼的成功,使科学家能将季节性研究变成长年性的,大大加速了研究工作的进程,为进一步探索老年性痴呆、脊髓损伤等神经疾患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