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一个知识分子的执著追求——记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东关分厂厂长杨振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6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个知识分子的执著追求
——记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东关分厂厂长杨振北
本报记者 李杰 郅振璞
1990年3月12日。
这是第一拖拉机厂东关分厂职工泪洒长空、悲痛欲绝的日子。下午3时30分,他们的厂长杨振北因公殉职。
噩耗传来:正在三车间开会的分厂党委书记郭向文泣不成声;100多名离退休职工,从各地赶来,向杨厂长告别……
    (一)
1961年,杨振北大学毕业后,满怀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来到洛阳地区农机修配厂工作。
这是个仅百余人,以修配和生产农机零配件度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工厂。职工们纷纷调离,而杨振北却在这里扎下了根。杨振北说:“因为厂穷才留不住人,也因为缺人厂里才穷,穷则思变,我的事业在这里。”
1983年,这个厂并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成为东关分厂。3年后,杨振北从主管生产的分厂副厂长,走上分厂厂长兼总工程师的岗位。职务升迁了,他想:应该怎样向党负责,向全厂职工负责。他在担任厂长不久,就率先与总厂签定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合同书”。他根据厂情,深化内部改革,确定了“目标分解,包死基数,超奖欠罚,完善提高”的16字方针,采用5种形式与下属的11个单位签订了生产经营合同,让“包”字进车间,到科室,上岗位,建立健全了三级考核体系,完善了两级核算制度,把职工的劳动成果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厂生产能力从3.5万台上升到6万台,亏损产品变成了企业的盈利大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东关分厂生产出现转机后,杨振北想的是,如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他忘不了当年柴油机停产、职工没饭吃的艰难岁月,都是吃了“产品单一”的亏。他几次派人上东北、下西南、赴华东,考察市场脉搏。信息告诉他:只要规格齐全、质量过硬,“三包”跟得上,柴油机发电机组就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杨振北和同志们决定:在原有基础上,上柴油机发电机组系列。在很短时间内,东关分厂的柴油机发电机组由单一的50千瓦,迅速发展为3千瓦—200千瓦、共16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当年就创利润47.4万元。
几年来,杨振北的知识和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他的领导下,1987年东关分厂利润达221万元,1988年上升到409万元,创建厂以来历史最高水平。去年,这个分厂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润率,在一拖20多个分厂中名列前茅。
    (二)
杨振北认为,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正确决策。为此,当厂长后,他建立健全了分厂、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制度,职代会联席会制度,厂长、书记接待日制度,并成立了老干部“参事会”。厂里的重大事情和决策,他都要请职工代表和老干部参谋论证。
这几年东关分厂效益好了,工厂有了发展,职工的福利也得到了改善。有人提出改善办公条件。厂办公楼,原是一座单身宿舍楼,厂务会经过讨论决定把旧楼改建成新楼。实施之前,杨振北按习惯到老干部参事室听取意见。参事们认为,办公楼虽然条件差,但仍可将就,厂里应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解决职工住房困难上。杨振北采纳了参事们的意见,把改建办公楼的钱,用在为职工建宿舍楼上。如今,两栋新宿舍楼已经建成,130余户职工已搬进新居。第三栋楼正在加紧施工。还投资20万元兴建了浴池,绿化了厂区。
杨振北有一本工作手册。上边记了200多个名字。这些人都是通过关系介绍给他,想进东关分厂的。时至今日,除了厂里急需的几个技术骨干和工人领到了分厂的工作证外,其他人只能留在这本工作手册上了。
杨振北和姐姐有着特殊的感情。50年代初,姐姐为挣钱供他念书,早早辍学。后来,他总怀着负疚之情,想为姐姐做点什么。姐姐的儿子、儿媳,在洛阳一家不景气的企业上班,长时间发不了工资,于是,姐姐提出把儿子调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东关分厂。杨振北耐心地向她介绍厂里承包后精简人员的情况,姐姐不理:“我50多岁了,从没求你办过事,今天这事你怎么都得办。”杨振北早有准备:“你最知道你兄弟的脾气,这种事我没法办。假如我把自己的亲外甥调进厂,那么张家的外甥、李家的儿子又该咋办呢?”姐弟不欢而散。杨振北遇难后,姐姐才理解了弟弟。
    (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杨振北几十年如一日密切联系群众,默默无闻奉献,力量源泉由何而来?
杨振北在日记中写道:“旧社会留给我的印象是贫困、饥饿、物价上涨、民不聊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对罪恶的旧社会充满了恨。”解放后,他目睹了党把千疮百孔的旧社会建成了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他靠助学金读完了中学和大学,他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
他的父亲,因历史问题被戴上了“帽子”。摘帽后,“四清”运动复又戴上。父亲头上这顶“帽子”,也同样沉重地压在杨振北心上。尽管由于这一问题,党组织一次又一次地压下了杨振北的申请,但他对党、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并没有泯灭。
1984年8月19日,对杨振北来说是最难忘的一天,他29年的执著追求终于实现了。当他站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时,这个身高1.78米的硬汉子激动得热泪盈眶……
作为厂长,他牢记自己首先是一个共产党员,自觉地从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去年春夏之交,面对那场政治风波,他和党委书记交换看法后以分厂党委名义,向全厂提出四条要求:不准参与游行示威,不准攻击中央领导,不准传播制造谣言,不准影响生产工作。由于领导态度鲜明,工作扎实,动乱期间,全厂秩序井然。                   
杨振北用他那脚踏实地的一生,在祖国大地上筑起了一尊不朽的丰碑,为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