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千里赣江第一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6
第2版(经济)
专栏:

  千里赣江第一坝
新华社记者 熊典达 吴华国
长1104米、高49米的万安水电站大坝,坐落在江西境内的万安城畔。它利用赣江中游相对狭窄的江面,惶恐滩头巨大的天然落差依势而建,这项国家“七五”重点工程,经6000名武警官兵的日夜奋战,已经展露出横断赣江的巍峨雄姿。
大坝的中央是177米长的厂房坝,这里将装上5台1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是整座大坝的心脏。大坝的右端建有长175米,高36.5米的船闸,这是国内目前最高的单级船闸,比葛洲坝船闸还要高出2.25米。大坝的左端则是为泄洪而设计的低孔坝、比顶坝和非溢流坝。大坝建成后,奔腾咆哮的千里赣江,从此将按照人们的意志造福于两岸的人民。
总投资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的万安水电站,将是一座总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电网提供15.16亿度电,可创45亿元工业产值。它,还将是一座能为230万亩农田防洪抗旱的大型排灌站。它,又将是一座年吞吐量为500万吨以上的大型航运站。过去由于惶恐滩头水急滩险,“到了惶恐人不安,过去惶恐则万安”。现在,建造在惶恐滩头的大坝,上游可淹没从万安到赣州的十八道险滩,库区90公里的狭险河段,将成为新的黄金水道。下游300多公里的水道也由于水库的调节,枯水期500吨级的船舶亦可通过大坝船闸,从赣州直达长江。
1978年,曾一度停建的万安水电站重新上马。可复工不久,由于国家资金紧张,电站被列为缓建工程。工程投资由每年8000万元下降到1000万元。这个数,只够几千人的施工部队吃饭用。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担任大坝施工任务的中国人民武警部队水电第二总队,分成了几路人马。汽车队调到广东跑运输,化学灌浆分队深入四川盆地承包各种工程,另一支1700多人的队伍则开赴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工地。各路人马,日夜奋战,把自己积攒下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往万安电站工地。1984年,部队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仍然建成了万安水电站的龙头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为了节约一包水泥,一根钢材,工程技术人员绞尽了脑汁,耗尽了心血。长308米、高20米的一期围堰,按设计要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投资242万元。当时的副总工程师许心渊领着一批技术人员进行了各种可行性研究,最后提出取消混凝土防渗墙,改用钻孔灌浆防渗施工方案,这一方案得到设计单位的赞同,结果一期围堰防渗施工缩短工期6个月,节省资金175万元。
一期围堰截流,二期围堰截流……工程进度日益加快。可是国家投资却远远跟不上施工进度,眼看工程又要没米下锅了。就在这样的节骨眼上,部队又慷慨地拿出仅有的2000多万元的自有资金,投入了大坝工程,满足了施工需要。为了实现今年9月30日万安水电站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正式发电,6000名武警官兵正在争分夺秒。李鹏总理喜闻电站即将发电,欣然挥毫:“开发赣江,为革命老区人民造福。”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