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莘莘学子一片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莘莘学子一片情
本报记者 周朗 苏宁
首都几十所高校掀起了股股迎亚运热潮。
在直接为亚运会服务的两万多名大学生中,有二千多人参加开、闭幕式上的团体操演出,有四千六百多人参加亚洲青年联欢节的集体舞表演,还有四千多人作为翻译、计算机操作员、播音员、器材、场地技术人员等活跃在赛场内外。除此之外,由大学生组成的二十多支“文明拉拉队”将活跃在各比赛场馆。正如一位亚运会组委会官员说:亚运会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报效祖国,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为亚运出力,我们感到自豪”
今春以来,首都数万名大学生参加了亚运村和体育场馆的绿化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原计划安排一百五十名同学去劳动,可到工地一数来了三百三十人。
最令人感动的是北京气象学院的于隆同学,他身患重病,却不顾老师同学的劝阻,执意要到工地去劳动。他说:“我虽然干不了什么重活,但能挖一锹土、捡一块石头,也算是为亚运出了点力。”不久,于隆同学病逝了,但他的汗水,他的爱国心却永远留在北郊这块热土上。
望着一片片新绿,擦着劳动的汗水,大学生们说:“能为亚运会流汗出力,我们感到自豪!”
    “这些小姐可真能吃苦”
将于九月十六日开始的亚洲青年联欢节,是亚运会开幕的前奏曲,届时四千六百名大学生将表演集体舞。三伏盛夏,太阳像火盆一样挂在天上,清华、北大、北师大、北航、钢院等院校的同学,顶着烈日开始接受集体舞的训练。
人大、北京理工大学和北工大等高校的一千八百多名同学正在参加闭幕式演出排练。同学们在没有荫凉的操场上,每天练习四个小时以上,衣服常被汗水浸透,但大家毫无怨言。
经贸大学有八十多个女生参加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她们在场上不过表演几分钟,可在下面要苦练十个月。这些平时干干净净、文文静静的女孩子,练团体操身上碰得青一块紫一块都不叫痛。雨后训练场地上泥水汪汪,团体操的动作不仅要跪在地上,有时还要躺下,姑娘们练半天下来,常是汗一身、泥一身,连旁观的男同学都受了感动,风趣地说:“这些小姐可真能吃苦。”
    为了一个名额
各院校选择亚运会服务人员的条件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由于名额有限,能够直接为亚运会服务的人还是太少。
经贸大学一系四班的部分同学,有幸接受了当翻译的任务。本来四月底已经确定了名单,可到六月份最后填表时突然接到通知,要减去一个名额。尽管老师已经答应,减下来的同学可以优先参加赴广交会实习,而且经济方面更实惠。可大家仍然谁也不愿放弃为亚运会服务的机会,开会研究时都不说话。挨到最后,交表截止时间就要到了,王红同学终于开口:“班里我是大姐,还是我让了吧。”说完,她转过身去哭了。其实她比其他同学也大不了多少,但是,总得有人忍痛割爱,于是王红做了“牺牲”。
目前这支来自首都五所高校、十几个语种的五百多人的翻译队伍,正在接受多方面知识的上岗前培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