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借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6
第8版(副刊)
专栏:

  “借景”
陈嘉栋
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之精采,其实早在开幕式上就已开始。东道国意大利的歌剧、时装和鲜花交织着这一和平盛会的“无台词前奏”,于简洁中见隆重。文艺复兴发祥地借助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背景,在绿茵场上向全世界展示民族的形象。
中国园林特有的艺术之一是“借景”。明代园林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夫借景者,园林最要者也。如远借、近借……意在笔先,描写之尽哉。”作为北京谐趣园范本的无锡寄畅园,就是巧借了“二泉映月”上的惠山翠峦,从而以园外之景陪衬、扩大和丰富了园内景观,事半功倍。
世上凡事要想干好,都得讲究艺术。大到治国小到烹鲜,莫不如此。意大利人是很讲究艺术的,所以办这次大赛举重若轻,一开场就特色鲜明。我们这个擅长于造园的民族,不是也在“借景”——借“世界杯”激发的体育热,来加快迎亚运的进程吗!我们的新闻媒介将两者的宣传交替进行,相得益彰。从百日迎亚运大型文艺晚会、礼仪大赛到范围更广的捐资献礼活动,都在此期间形成更浓烈的“亚运气氛”与民族意识——人家大赛办得热,我们也能干得好!此番的“借景”可算是“远借”了,正所谓“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分远近。应时而借,巧而得体”(计成语)。体育振奋民心,全球皆同。这便是何以每一次国际大赛都有许多国家力争在本国举行的缘故。
再想开去,“借景”的借与被借实是相对而言,犹如寄畅园借惠山之景,而惠山又倚托于壮美的太湖一样。所以,远景固然可借,但对于美妙的近景就更不应视而不见。我们能神往于遥远的意大利绿茵场,难道不该更热情地迎接亚运,借自家的“近景”来促进各地本行的工作么?
好景处处有,就看我们会不会“应时而借”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