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萧散自如,流美朴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6
第8版(副刊)
专栏:

  萧散自如,流美朴茂
沈鹏
接过李真同志亲自装订的两册文集《狂飙的年代》和《铁流滚滚》,从后面翻起是诗词、书法,从前面翻起是回忆录、散文,记录了这位老将军大半生不平凡的经历,凝聚着气概、魄力、智慧、才识。
他的回忆录,饱含着朴素真挚的情感,不时迸发出机敏、幽默的语言。同生活里的许多成功者一样,李真依靠的只有勤奋二字。长期以来,他没有因为职位提升而把起草报告、文件之类的事情统统交给秘书代劳。他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一支笔,那是当他还是红小鬼的时候一位上级赠予的,几十年来,写文件、报告,用它;写回忆录、散文、诗词,也用它。
与手拿钢笔同时,构成李真众多侧面的还有另一支笔——毛笔。少年时代9个月私塾学习,他刚握上毛笔,却被贫穷夺走。可喜的是从此培养了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凭着对生活与艺术的热爱,他在十分困难的环境里也手执树枝划地写字作乐。然而我以为,李真大半辈子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应是他的全部文艺创作包括书法创作的真正源泉。正是那段戎马生涯,培养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战斗的激情,而这种热爱和激情正是美感情愫的最重要的基础。
离休以后的李真同志,以往大半生的积淀发挥了良好的效应,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创作,从1983年算起,已有4000幅以上作品问世。这次长城出版社出版的《李真书法选集》,可说是一个缩影。
在1989年举行的李真书法展览会上,我们看到有那么多老画家的作品与李真书法合为拱璧,原来当着70年代初期画家们遭受批黑画厄运的时候,李真却成了他们的患难之交,甚至充当“保护伞”。李真的学习,还善于由点及面,扩大战果,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了解“秦篆汉隶”而涉猎历史,因揣摩古人碑刻墨迹而兼读唐诗宋词,他将学习书法同整个大文化背景相结合,充实自己。李真同志学书法,如同学军事、政治一样,尊重理论,却不被“本本”束缚。他曾因自己的书法偏于软弱找来了体势苍劲的字帖认真临摹,还曾因有人对他作品中一笔未妥提出意见,深入领悟书法中笔法与结构的普遍性原则,表明他对书法美的辩证思考。
通过萧散自如,流美朴茂的线条运转,我们欣赏到了颜筋柳骨,体味到明清一些书法家的余韵,也透视到与作品相对应的人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