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张子祥——“新时代的活雷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26
第1版(要闻)
专栏:

  张子祥——
 “新时代的活雷锋”
新华社通讯员 黄齐国
27年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名字,从北国军营传遍全国。而今,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又在鸭绿江畔广为传播。他崇尚雷锋,学习雷锋,十一年如一日,在默默的奉献中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他叫张子祥,是沈阳军区某炮团指挥连的志愿兵。人们称他“新时代的活雷锋”。
“没有我为人人,哪来人人为我?” 
在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个叫李庆发的农民。进入80年代,乡亲们都富裕起来,而他家还没有摆脱贫困。
早春的一天,张子祥来到李大爷家。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两间破旧草房孤零零地悬在半山腰上;门前,到处是杂草和垃圾;外屋,一缸发酵的泔水散发着臭味;里屋,昏暗的光线下躺着李大爷两个瘫痪的儿子和肺病缠身的老伴。张子祥一阵心酸,哽咽着对李大娘说:“从今以后,您就把我当儿子。家里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好了!”
从此,李大爷家里变了样:臭哄哄的垃圾清走了,黑乎乎的墙壁贴上了报纸。就连被两个瘫痪儿子磨得发亮、露出棉絮的被褥,也被张子祥拆洗干净,缝补整齐。
一天,张子祥拉来一辆手推车,上面放着自己的棉被和皮大衣。他乐呵呵地说:“今天是星期天,我推两个兄弟去团里洗澡!”
听到“洗澡”二字,瘫痪兄弟愣住了。活了二十多年,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澡堂!
坎坷不平的四里路,张子祥累得满头大汗。来到浴池,他一个一个地把他们背进去。多年的油泥被热水一泡,一股难闻的气味熏得张子祥一阵恶心,然而,他脸上露出的却是甜甜的微笑。搓啊搓啊,搓完老大搓老二。瘫痪兄弟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猛地抱住子祥,放声哭了起来。
一年春节,文艺队来团里慰问演出。为了让从来也不曾看过文艺演出的瘫痪兄弟体尝到人生的快乐,张子祥把他们一个一个背进俱乐部。可是,由于老大瘫痪严重,加上头是偏的,连椅子也不能坐,张子祥索性把他反抱在胸前。兄弟俩看了两个多小时节目,张子祥却面对墙壁……
1984年4月,李庆发的大儿子久病去世。当时,又赶上李大爷采石摔断了腿。家里的丧事等着办,地里的秧苗等着插,急得李大爷满嘴起泡。这时,子祥来了!他一边安慰李家老小,一边没日没夜地忙碌。十多天后,李大爷才得知,前些天子祥接连收到家里拍来的两封电报,一封是“母亲病重”,一封是“母亲病故”。为了照顾李大爷一家,张子祥把电报揣在兜里,把思念母亲的泪水,咽到了肚子里! 
寒来暑往。张子祥为照顾李大爷默默地付出了七年的辛劳和汗水。
雷锋生前说过:“多帮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张子祥说:“美德,是在金钱与相貌之上的一种最吸引人的东西。”“没有我为人人,哪来人人为我?” 
有一年春节刚过,张子祥出差去南京电影器材厂为团里修理电影机镜头。他住下后的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出于习惯,张子祥没等天亮就爬起来,把厂区的马路和操场清扫得干干净净。一连三天,他要么在食堂里帮厨,要么在办公楼前打扫垃圾。这举动深深感动了工厂的领导和群众。返回部队后,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早已寄到了军营。
11年来,张子祥从部队营房、到苏北老家,从丹东地区的十字街、佛爷岭,到大连地区的新金县、营城子,从旅途的列车,到城市的旅馆,张子祥走到哪里,就把爱撒向哪里。作为共和国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他在那数不清的“好人好事”劳作中,实践着人生的真正价值!
从净化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做起
张子祥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用自己的行动为净化社会风气做扎实的工作。
1986年初夏的一天,298次列车正要从丹东开往沈阳。正在列车上执行军民共建文明铁路任务的张子祥,忽然发现一个盲人和列车员发生争执。他上前询问,盲人说他准备去本溪哥哥家,可是钱包丢了。张子祥掏钱为他补了车票,然后把他送上车,为他找座,送水。当列车快进本溪站、张子祥正准备护送盲人下车的时候,盲人突然一把拽住他的手,声泪俱下地说:“解放军同志,我实在对不起你!”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张子祥一时摸不清头脑。只听盲人哽咽着继续说:“是我不好,我骗了你呀。其实,我根本没有丢钱,本溪也没有哥哥。我是到沈阳上访的。我真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了你这样的大好人!我要不告诉你,我的良心过不去啊!”
张子祥对人们说:“在社会风气还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说谎骗人的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盲人说谎之后又悔悟的事实说明,人世间还是美好的东西富有生命力,只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实践雷锋精神,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陋现象终究会越来越少的。”
1986年9月,张子祥因食物中毒住进了医院。第二天,病房里又住进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小伙子,名叫张力江。在小张病情严重的三天时间里,子祥支撑着孱弱的身体,帮助他倒痰盂,洗衣服,上厕所。起初,小张并不动心。十年动乱期间,小张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母亲被批斗,哥哥引火自焚。他从小在孤独和白眼中度过。眼前,他虽然考取了大学,父亲也已复职,但对人生的态度仍很冷漠。临别前,他告诉张子祥,他的父亲是领导干部,有事一定尽力帮忙。然而,子祥只是淡淡地回答:“这几天我帮你干了点活,是因为你病情重,需要照顾。如果你处在我的位置上,也会主动这样做的。”
人们说:“相撞的都是爱之心。”张子祥这朴实的话语,给张力江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这一天,他俩做了一次长谈。他们谈理想,讲追求,叹生活艰辛,道世故人情。张子祥那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给小张以莫大的感染。
这以后,张子祥成了张力江的知心朋友。继而又成了他做人的楷模。大学毕业后,张力江被分到丹东电子职工大学任团委书记。他不仅自己向张子祥学习,还向同学们介绍张子祥的事迹。渐渐地,张子祥成了大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如今,在丹东电子职工大学,学雷锋已蔚成风气!
入伍11年,张子祥就是这样,无论走到哪里,就把春风吹到哪里。在农村驻训,他曾用文明之师的形象,消除了一个老大娘对军队的误解;在探家途中,他曾用正义的力量,保护了一个维持秩序的老工人免遭歹徒的欺侮;在老家江苏,他曾用一片真诚,调解了一场争水风波;任班长,他曾率领全班以军政全优的成绩,多次夺得上级比武的桂冠;当连队团支部书记,又连年获得军师“先进团支部”的荣誉;做思想工作,他以兄长之情循循善诱,先后使15名后进战士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他用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脚下的那片被净化的土地逐步扩大!
人生需要奋斗,未来需要创造
张子祥的老家在苏北农村,由于缺乏劳力,直到现在还欠着2000多元的债。全村唯独他家还住在破旧的草房里。去年他回家探亲,有人劝子祥说:“就凭你一手无线电修理的好手艺,只要脱军装回家,两年就是一个万元户。”
张子祥何尝不想让家里过上富裕日子呢?然而,他觉得,一个家庭的贫困面貌迟早是会改变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为之追求的理想,事业,那么他获得的越多,也就可能失去的越多!因此,他把自己的技术都贡献给了事业和他人。
张子祥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家庭。他多次对妻子张霞说,要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学雷锋之家。妻子理解他,支持他。张霞到部队探亲,一个月时间四次随子祥去李大爷家帮忙。对待未成年的孩子,张子祥很少尽父亲应尽的义务。他能给予孩子的,只是做爸爸的那颗爱心。在儿子五周岁的时候,张子祥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困难,使你没有得到像别人家孩子所能得到的那些优厚的生活待遇。但是,我和你妈妈奋力拚搏,努力去改变我们家的面貌。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你创造条件,使你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向着明天前进。当你读懂这封信的时候,别忘了我的话:人生需要奋斗,生活需要追求,未来需要创造!努力吧,我亲爱的孩子!”
张子祥数年如一日,帮助贫困户李庆发家脱贫致富的事,传到了丹东市东沟县。地方政府十分感激。当他们了解到张子祥家庭的困难时,便主动向部队领导提出:“张子祥妻子的户口,我们东沟县要了!他爱人的工作,我们安排。”
这对张子祥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它意味着从此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然而,当师团机关将这件事做为特殊情况予以批准的时候,张子祥却找到团领导说:“我感谢组织的关心。但我知道,按规定志愿兵的家属是不能随军的。再说,我学雷锋,为人民服务,从来也没有想到要捞点什么呀!”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张子祥就是被一种崇高精神所支配的人。
在张子祥的士兵生涯中,曾经有过提干的机会。1983年,师里经过层层筛选,决定破格为张子祥提干。政审搞了,体检也做了,但因为张子祥超龄29天,上级没有批准。面对现实,张子祥也有过遗憾,却没有抱怨。他说:“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不在于当不当干部。重要的是,你是否把全部身心融汇于伟大的事业之中。”他虽然不是干部,却做了许多干部的工作。
人们说:“张子祥的心就像一潭纯净的甘泉,看不到半点杂质。”然而,他的高尚情操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自发的。入伍11年来,他阅读过100多本政治理论书籍。书中道理,如春风化雨,滋润了他的心田,铸就了他那纯洁美丽的心灵。面对社会刮起的“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风气,他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本身,就应该是无私的。”他既忠厚老实,又思想敏捷;为人谦和,又坚持原则;先人后己,又善于竞争;尊老敬贤,又疾恶如仇。在他的身上,体现着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的崭新意识。既有雷锋精神的延续,又有雷锋精神的升华!(附图片)
张子祥为群众修理家用电器,从不收一分钱。
宗喜好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