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剧团建设与观众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8
第8版(副刊)
专栏:

  剧团建设与观众意识
康洪兴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一次题为“沈阳话剧团‘探索之路’学术研讨会”上,听到了该团团长陈欲航同志的一席话,颇有启发。他的讲话精神概括起来大抵是这样的:在当前戏剧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事业都处在低谷的情况下,剧团的每个人都必须真正认识到,剧团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赢得观众和服务于观众。
据文化部戏剧管理处一位负责同志讲,全国现在共有各种剧团一千八百多个,而在目前这种困境下能办得有声有色并在艺术追求上取得显著成绩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而在这“几个”中,其中就有两个话剧团体,一个是盛名不衰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另一个便是沈阳话剧团。
说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确实,这几年里,他们也有一些戏在观众中很是“叫座”,有的甚至连演三四百场而不衰。也许有人会说他们靠的是牌子老、牌子硬。其实不尽然。要知道,自从话剧于八十年代初跌入“低谷”以来,他们为了适应时代、跟上时代,在如何争取观众和服务于观众的问题上做了多少工作!为了了解当代观众对话剧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他们组织人力,不厌其烦地做各种调查研究工作;为了使青年观众热爱话剧,他们派艺术家到学校、工厂去作辅导,培植校园戏剧、业余戏剧;为了在中、小学生中培养少年戏剧爱好者,他们专门制作了适合放映用的“课本剧”……
由此可见,北京人艺之所以在新的考验面前表现出“老”而不衰的面貌,其中也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即强烈的“观众意识”。
众所周知,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这不仅是因为没有观众观看,演出就无法进行,而且是因为没有观众的支持,剧团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这个意义上讲,观众是戏剧的“上帝”。但这并不是要求把观众当作神灵那样去顶礼膜拜,也不是故意去迎合低层次观众中存在的某些不健康的审美要求;而是要像北京人艺和沈阳话剧团那样,尽一切努力去做艺术家群体与广大观众之间沟通心灵的工作。也就是说,要把观众当作知心朋友一样来对待,要真正懂得他们的审美心理需求,给他们送去他们真正喜爱的,然而又是健康的精神食粮。
任何一个戏剧演出团体,无论是求队伍生存,还是求艺术发展,想要获得成功,都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因此,谈到剧团建设,除了应不断地努力提高艺术家群体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技能之外,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要时刻把观众放在心上。说到底,就是必须要有强烈的观众意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