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讨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2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讨论会
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前一时期,关于什么是“意识形态”,怎样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文艺中是否存在“非意识形态”的因素或成分,如何正确把握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社会倾向性、阶级性、党性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在我国理论界、文艺界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最近邀请首都部分文艺理论工作者举行座谈,就文艺的意识形态性问题展开了讨论。
不少同志指出,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关于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命题,内容十分丰富:它内在地包含着一种新的艺术分类思想,以有别于十九世纪西方流行的“美的艺术”、“优美的艺术”之类的概念,又科学地表述了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的社会本质和特征,并对艺术的社会学、心理学、本体论、反映论、生产论和发展论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这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文艺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学、文艺学等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许多同志谈到,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大潮,我国文艺界先后对文艺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问题进行过多次规模不同的讨论。在这些探讨中,一方面思想相当活跃,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应当研究的观点,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属于学术问题,可以而且应当通过讨论和争鸣来解决。但是从整体上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阶级性和党性,把非意识形态化作为我国文艺发展方向的主张,却不但在理论上是片面的,而且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显而易见的相当严重的消极后果。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不看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严重干扰和影响。
有的同志在发言中列举了一些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主张,给我国文学艺术带来的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一、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否定了文艺、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应有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其后果不但导致了对我国革命文艺史和革命文艺传统的全盘否定,而且导致了在现实创作中使标榜所谓“纯审美”、“纯形式”、“纯娱乐”、“纯消遣”、“纯宣泄”等等做法成为时髦,乃至出现了一些低俗的文艺;二、否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存在权利,即我国文艺主导部分的社会主义性质,抹煞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区别;三、导致了一些人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方针的反对与否定;四、导致了对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的直接否定。当然,以上消极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意识形态化”的主张从文艺的基础理论上提供了主要的理论依据,却是显而易见的。
与会者一致认为,当前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及与其直接相关问题的讨论,是完全必要和适时的。这将有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活跃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    
   (闻礼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