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阅读
  • 0回复

李广墓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30
第8版(副刊)
专栏:

李广墓记
杨闻宇
天水出现过一系列历史名人,西汉李广便是其中之一。耤水穿城入渭水,南岸2公里处文峰山山腰的石马坪,遗有李广坟墓。
这位勇猛矫捷、精骑善射的名将,在40年戎马生涯中与匈奴作战70余次,屡建奇功,威慑边关。千年过后,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李商隐还对他痛惜不已。英雄的战绩在历史长河里也像个丈八高的灯台——照远不照近。在当时,李广的遭际并不顺当,64岁那一年出征远塞,迷道误期,他是掣开激愤的锋刃自刎于沙场的。
坟茔前是方形尖顶墓塔。塔后紧依着巨大的半球形坟堆,周砌青砖,青草封顶,那野草相当茂盛。早年的楹联
“虎卧沙场射石昔曾传没羽;鹤归华表沾襟今再赋招魂”已经没有了。偌大个石马坪也只余下两匹断首残躯、造型轮廓十分朦胧的“石雕骏马”。乾隆年间立下的“汉将军李广之墓”的小石碑,被坟头披离下垂的青草遮住了脑额,轻风乍拂,碑身如披草的鬼魂,令人心悸。
在这里,黄泉下沉郁的悲愤气息压倒了疆场上短暂的、驰骋的英武气概,四近无形中便有些苍凉。沿渭水东行400余里,马嵬坡那个逗惹得皇帝哭哭笑笑的杨贵妃的坟墓,屋宇翻新,诗碑成廊,参观者络绎不断,比李广墓阔绰多了。
李广墓夜静时苍凉,白天并不寂寞。
小学校已经占据了石马坪,墓园裹在校园。距坟茔5步之外的阶下,排着低矮的校舍。小学教师晚上备课,恬柔的灯光漫过窗棂,可以照亮坟头上萋萋的芳草和流萤似的小花。我们在墓前照相时,小学生挤上来看稀奇,男男女女,不言不笑,水灵灵的眸子直瞅着我们。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小雀儿一样飞进教室,教室里立即书声琅琅。
拚着命打了一辈子恶仗、硬仗的李广,如今与勤谨善良的家乡子弟朝夕相处,与纯洁天真的性灵为友,与亲昵的乡音为伴,和平宁静,天籁似水,也算是身后一乐。尽管当年是自杀在荒漠草原上,山遥水复,尸骨运不回乡,这墓里实际上只埋着一盔、一靴、一战袍而已。
步出校门时,聆听着身后的读书声,我心里忽地沉了一下:现在兴学习古文,孩子们会不会从课本里翻出李陵的
《答苏武书》呢?这则催人泪下的文章里可是有这样的话:“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这一位
“陵先将军”,指的可正是李陵的爷爷李广呵!
读书至此,教室里的孩子们自会情不自禁地凝视窗外。窗外是静寂不动的、蔓草迷离的一座古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