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重视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专论

  重视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苏星
我们党有许多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时刻不能忘记的一条,是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干革命靠什么?唯一的依靠是广大群众。有了群众拥护,小米加步枪可以打败飞机大炮;有了群众拥护,可以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改造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群众为什么拥护共产党?首先是共产党的政策反映了他们的要求和利益。当时,在延安,在全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实行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实行民主制度,精兵简政;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减轻人民负担;组织起来,办合作社、运盐队,活跃城乡经济;繁荣文学艺术,表现新的群众……可以说宗宗件件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自然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基本路线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因此,它同样为广大人民所拥护。使我难忘的是,1980年冬到安徽省凤阳县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群众流露的那种喜悦的心情。有一位老大娘炒了一笸箩花生,非让北京来的客人尝尝不可。陪同我的同志说,过去到农村,后面总有人跟着你要粮、要钱;现在农民手里有了粮,拥护党的政策,才请你们吃花生。这说明,党的农村政策和群众的要求相适应了。50年代实行农业合作化,也是从农民利益出发的,当时群众也曾敲锣打鼓庆祝。但分配上的“大锅饭”,确实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由此我就想到,确定任务、政策,绝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首先要考察是否反映群众的要求和符合群众利益。凡是反映群众要求和符合他们利益的事,就坚决去办;凡是不反映群众要求和不符合他们利益的事,就不要去做,做错了要改,改了,群众就拥护了。
在延安,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我党20多年的历史经验,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这就是: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供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个概括,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是保证一切工作取得胜利的科学领导方法。我们工作中出现失误,十之八九都和没有认真走群众路线有关,都和我们一些同志不深入群众,听不到群众的真心话,甚至不喜欢群众讲真心话,不让群众把话说完有关。
党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1947年,胡宗南统率23万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当时,我军只有两万多人。尽管力量悬殊,我军却转战陕北,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一口一口地吃掉它,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有几次,毛泽东同志和中央机关只离敌军十几二十里,几乎是擦肩而过,但敌人一无所知。我们却在群众的掩护下,摆脱敌人,转危为安。群众,的确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革命不能脱离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同样不能脱离群众。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尤其要重视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党执政以后,有了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带来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近年来,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确实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作风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有的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群众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这是每个共产党员都不能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作者是中央党校副校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