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老班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当代军人风采

  “老班长”
张永敏
看过电影《渡江侦察记》的人们,一定对那位渡江送信的“老班长”记忆犹新。他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后人不会忘记;在和平环境下的我军行列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老班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北京卫戍区某团化工厂张建资就是被人们称颂的一位“老班长”。他踏着雷锋的足迹,实践着雷锋精神,当兵二十载,仍然穿着士兵服,总是一副乐呵呵的笑容。大伙儿都亲切地称他“老班长”。
张建资七十年代始跨入军营,一直当驾驶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像一颗螺丝钉,靠挤劲、钻劲,练就了一套开车、修车的硬本领。那年,部队办起化工厂,拉料送货,自然离不开用车,用车自然少不了修车。张建资来到化工厂,见厂里有一辆破废的车,便一头钻到车底,他果然技高一筹,几天后,久卧不动的汽车竟然又在公路上“健康”地行驶了。后来,厂长要分给他几位助手,成立个修理组。他拒绝了,一个人把全厂十几辆车的维修任务揽了下来。厂里没有修理间,没有修车台,修理工具不完备,修理资金不足。他利用收购来的废旧零件,左修右补,艰苦创业。有时他在车下一钻就是几个小时,累得满头淌汗。去年夏日的一天,他的一个亲戚远道来京找他,找了一天才见他从一辆车下钻了出来,浑身上下满是油污,要不是他先开口,这个亲戚都认不出他来了。
多少个春秋,经他修过的车辆、机器,从没因修理不善出现问题。副厂长张向军跟几位兵龄长点的战友给他一估算,连年来他为厂里节约经费不下十万元。可是他自己的生活却一直紧巴巴的。农村的老家里,两个孩子都在念书,还有几亩责任田,老母亲腿脚已经不利落了。一家子的重担都落在当民办教师的妻子头上。张建资在给妻子的信中安慰说:“等我转业,一定好好回报你。”
张建资是我军一九七九年转改的第一批志愿兵,已四十岁出头,至今也只是挣百十来元工资。驻地附近有一个体户看上了他的修理技术,对他说:“到我们这儿来,月薪至少五百元,我们给你在京落户。”优厚的条件打不动他的心,每到转业的时候,他看看厂里待修的车辆,总觉得这儿离不开他。
光荣属于默默奉献的人。这些年,他先后十多次受嘉奖,三次荣立三等功,还被评为学雷锋标兵。今年二月,他的胸前又挂上了一枚闪光的二等功奖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