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民族团结之花永开不败——写在首次西藏民族团结表彰会召开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1
第4版(要闻)
专栏:

  民族团结之花永开不败
——写在首次西藏民族团结表彰会召开之际
新华社记者 多穷 朗杰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2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来自西藏各地的402名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胸戴红花,身披哈达,徐步进入拉萨人民会堂,接受西藏200多万各族人民给予他们的荣誉。
西藏人民不会忘记,几十年来,西藏受到中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得到了全国各兄弟民族的无私支援。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高原上同他们共建家园、甚至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各族兄弟姐妹。民族团结之花,如同草原上的邦锦花一样盛开在西藏高原,永不凋谢。
在昌都实验小学,一个名叫加永西热的藏族学生患病濒危,急需输血。文玉开、冯月珍两位汉族老师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将鲜血输给了这个学生。加永西热得救了,而老师却病倒了。就在这个学校,一个叫扎西泽仁的藏族学生,几年如一日背着汉族残疾学生王兵上学、回家,风雨无阻,一直背到王兵小学毕业。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60年代初从藏北牧区送来了一个叫吉卓玛的高位瘫痪病人,她是个孤儿。医院藏族和汉族医护人员为她端屎端尿,免费供给她可口的饭菜,为她治病整整28个年头。医院援藏汉族医生轮换了一批又一批,吉卓玛受到的照顾始终如一。吉卓玛热泪满面。她说:“我能活到50岁,全靠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从1985年开始,中央决定在内地19个省、市开办西藏中学班。几千名藏族学生的学习、吃住的管理任务落到了各学校老师的身上。老师们把这些藏族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教育他们,体贴他们。藏族学生在给父母的信中说:“老师和我们的父母一样亲!”
在西藏高原,许许多多汉族干部为西藏的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阿里地区普兰县委书记刘继华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现年58岁,已在边疆工作了40个年头。他有妻子,还有年已古稀的父母在江苏需要他回去照顾,但他多次放弃了内调的机会,只身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高原工作着,被誉为“艰苦奋斗的好书记”。如今,刘书记已到了离休年龄,可以告老还乡了,但他却说:“我舍不得离开藏族群众。”
汉族干部把西藏当成他们的第二故乡,一心一意为西藏的建设事业和群众生活着想,而当地干部和群众也把他们当成“老大哥”,处处关心他们、体贴他们。
在江孜县,县委书记平措爱护内地援藏的汉族知识分子传为佳话。李占彪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当平措书记得知小李一家三口住在一间房子里,立即给他解决了宽敞明亮的双套间瓦房,而平措自己至今仍住在土坯房里。李占彪刚到江孜时,他的妻子既无户口又无工作。在县里户口指标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减轻小李的后顾之忧,平措坚持给小李妻子解决了户口问题。
在拉萨戒严的日子里,64岁的藏族老阿妈维色看到战士们为了拉萨的安宁不顾严寒酷暑日夜执勤,便主动为战士们送酥油茶和糖果。战士病了,她让老伴开车送他们到医院。经过一年多的相处,老阿妈和战士之间结下了母子之情。当战士们完成戒严任务离开拉萨八廓街的时候,老阿妈和许多居民提着青稞酒壶、捧着哈达前来送行。依依惜别之情难以言表……
在今天的西藏高原,藏汉之间、军民之间情深似海,水乳交融。正如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几次在西藏各地视察后得出的结论:“在西藏,藏汉民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间现在已经形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