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为了建立美好的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古今人物

  为了建立美好的世界
曹聪
莱纳斯·鲍林诞生于诺贝尔奖开始颁发的那一年;而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他一人两次获得这一殊荣:1954年,他因对化学键的本质、晶体和蛋白质结构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他又因唤起公众对大气层核试验所释放的放射线危险的注意,荣膺诺贝尔和平奖。
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1901年2月28日出生于一个药剂师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化学的启蒙教育。13岁那年,他就立志献身化学。16岁进俄勒冈州立农学院,主修化学工程。这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化学键理论,并且开始探索。1922年,鲍林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晶体结构的研究。他在认真求学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获得了独到的成功。
20世纪初,包括量子力学在内的革命,使物理学面貌一新。凭着科学家的直觉,鲍林敏锐地认识到,运用量子力学研究化学问题,有可能从本质上解开化学键的秘密,使化学发生根本的变化。于是,鲍林在1926年和1930年两次前往欧洲,在多位名师的指导下学习、研究,掌握了量子力学的精髓和先进的实验手段,并把它们应用于创建近代化学键理论的实践。
鲍林对化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近代化学键理论。这一理论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宝库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它从原子或分子的电子结构入手,对化学键的本质作了深刻的研究,成功地用杂化轨道理论、电子共振理论等解释了化学键的存在和性质,不但对化学,而且对物理学、生物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鲍林所著《化学键的本质》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著作之一。
鲍林在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又把目标定在最有魅力的生物学上。他研究过氨基酸、多肽键和脱氧核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蛋白质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他在生物学领域广泛涉猎,诸如血红蛋白的磁性质,抗体的分子结构和血清反应的性质,合成抗体,普通麻醉作用的分子基础,异常分子的致病作用,有关镰刀状细胞贫血和其他遗传性贫血的异常血红蛋白、有关精神病的异常酶类、血清的人工代用品等,都曾是他研究的课题。近20年来,鲍林又对表性极低、在人体内可能具有很高的浓度、能使人处于健康状态的“正分子物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鲍林曾经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致志搞研究。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酿成悲剧,才使鲍林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家有责任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从1947年起,他作学术讲演时总要谈和平问题。他写书、办杂志,甚至举着标语牌在白宫门前示威,要求美国政府停止核试验。在他的影响下,不少著名科学家开始关注世界和平。鲍林对和平运动的热诚,曾遭到许多威胁和打击。50年代初,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者曾对他进行迫害,禁止他出国旅行、访问和讲学,直到1954年鲍林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美国政府才不得不取消不准鲍林出国的禁令。由于鲍林经过不懈努力,对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1962年,他又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从进入俄勒冈州立农学院算起,鲍林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驰骋已经70多年。他先后发表了400多篇科学论文和大约200篇关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特别是关于和平问题)的文章,出版了十几本专著,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包括一些中国化学家),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各国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尊敬。如今,尽管鲍林已到耄耋之年,每年还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并且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不久前,当高温超导、冷聚变研究热席卷世界科学界时,鲍林极为关注,并从化学键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充分显示出这位科学巨人壮心不已的进取精神。
鲍林曾说:“为了建立一个永恒美好的世界,我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我始终想打破自然界的禁锢,追根求源,而不被常规思想所束缚。”这番话既是鲍林自己对漫长而又尚未终止的科学研究生涯的总结,也充分反映出了这位当代科学巨人的世界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