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建立“三农”结合管理体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者建议

  建立“三农”结合管理体制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杜怡斌
目前,我国各省的农业大学要承担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攻关双重任务,省农科院主要承担农业科技攻关任务,省农业厅主要承担农业科技攻关成果推广及农业行政任务。这种“三农”分离的体制,自50年代初期学习苏联模式而来。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三农分别自成系统,各方面的积极性都不能充分发挥,互相牵制,力量抵消,以致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很难协作进行,成果推广迟缓,人才的培养也受到影响。三农分离,各自为政,制定政策时,往往只注意各自的利益。又因不正之风的侵入,三农中有的互相对立、拆台。总而言之,三农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群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很低。这对农业大上、科技兴农极其不利。
比如,河北农业大学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近千名,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的高职人员279名,科研成果突出,但在三农鼎立模式的束缚下,学校人才的优势在科技兴农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小麦育种专家卢少源教授说:“全国不是第一的品种,可是就能往国家报,而且还能列入国家‘八五’重点推广项目。我们5个品种都是全省第一,产量质量均比他们好,可就是排不上号,有的甚至在省内也未取得推广资格,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棉花育种学家曲健木教授说:“搞育种的苦头吃够了,心酸哪!拿不了第一打屁股,拿了第一又有什么用?”
三农结合是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只有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农结合管理体制,三农一条心,一股劲,握成一个拳头,为了一个目标,农业才能大上,粮棉才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才能为农业大学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解决三农鼎立的问题,实现三农结合,可从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分两步走。
第一步,即过渡性的一步:(一)各省市成立三农(省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结合领导小组,由正省长任组长,三农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组员。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研究协调省市的农业发展规划,包括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工作。(二)三农负责人相互兼职,参与三农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此外,学校教授与科研人员和行业专家相互兼职。(三)三农全力协作进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广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共同探索培养“四有”人才的道路。合力保证农业特别是粮棉高速度的持续增长,取得新的突破。(四)制定三农结合的条例法规。(五)各省政府建立常设农业顾问团,包括三农的主要负责人、专家和学者。有关农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顾问团的论证。(六)统筹中低层次县乡二级的农村经济、科技和教育的三结合,为高层次的三农结合打好基础。(七)在农业行政、科教单位,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彻底进行治理整顿,肃清不正之风。这是当务之急。
第二步,政府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管理干部、企业家等组织调查研究和论证,最后作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农结合管理体制的决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