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为了山坳里的孩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光彩一页

  为了山坳里的孩子
我县洛梅河乡是革命老区,地处大别山腹地。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这个乡的经济发展相当缓慢。贫困,使得许许多多儿童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决不能让新时代的儿童失学。”这是在这个乡任教的126名青年教师的共同心声。
为了找回流失的学生,青年教师们沿着陡峭的山路,跑遍了全乡偏僻的山坳。1989年2月22日,漫天雪花。野菊坳中学教师赵建成一早出门,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15公里山路,到上午8时,终于来到距离学校最远的甘家冲村。学生汪杏春的父亲打开大门时呆住了:门外站着的赵老师,帽沿上的雪花已经结成了冰凌,身子在寒风中颤抖。赵老师说话直哆嗦:“让孩子上学吧!”汪杏春的父亲哽咽着说:“我一定让孩子上学。”这一天,赵建成老师跑了6个学生的家。天黑时,他才往回返,路上一不小心,跌到杨家河里。赵老师的腰摔伤,左手腕错位。可是,第二天早晨,他又站在学生戴满菊的家门口。
找一个学生,献一片真情。今年1月17日,青年女教师张碧云又一次来到学生江峰的家。由于江峰的父亲患肝炎病,家里无钱供江峰读书。江峰含着眼泪对张老师说:“老师,我家穷,我不能上学了。”张老师拍着江峰的肩膀说:“江峰,别难过,没有学费我出,没有吃的找我,跟我上学去。”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张老师的请求呢?江峰的父母终于答应让儿子上学了。在126名青年教师的努力下,大批流失的学生重新回到了学校。1988年,全乡辍学的学生500人,返校479人;1989年辍学的800人,返校的783人;1990年辍学的980人,返校的976人。
找回学生不易,留住学生更难。为了使学生们安心读书,老师们想方设法为学生排忧解难。近3年来,全乡学生应交学费27万元,但实交6万元。欠下的21万元学费,由清贫的乡村老师无偿资助3.4万元,垫付17.6万元。是什么力量支配他们这样做呢?一些老师说:“宁肯自己过得苦一点,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失学。”
学生容易流失,教师更容易流失。可洛梅河乡的教师,却酷爱自己的岗位。朱冬明,这位28岁的青年教师毕业于罗田师范学校,在洛梅河乡一所学校工作已有8年了。他住的是土木结构的破瓦房,又潮湿,又阴暗;夜晚,趴在油灯下备课、写教案,油烟常常呛得他喘不过气来。然而,每当他登上讲台,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教师的天职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打消调离这里的念头。朱冬明老师在麻城市工作的女朋友通过多方努力,在麻城市帮他找到了工作单位。可是,为了山坳里的孩子,朱冬明决定留下来。他的女朋友同他分手了,相爱5年,分手的滋味可想而知。现在,朱冬明老师仍然孑然一身,但他毫无怨言,为培育山坳里的孩子们而勤勤恳恳工作着。126名青年教师中,不少人可以调到外地工作。但是,他们不忍心撇下这里的孩子,而放弃了进城的机会。
洛梅河乡126名青年教师战胜了自我,留住了自己,同时也留住了课堂里的学生。他们每人每星期承担着3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还要为学生补课12小时;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和试验设备,开荒种菜;他们没有奖金,没有补助,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湖北罗田人民广播电台 雷仲阳 张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