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高速的冲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4
第2版(经济)
专栏:沈大高速公路掠影

  高速的冲击
新华社记者 马义 刘欣欣
高速、高速、高速!高速公路向“一慢二看三通过”、“十次车祸九次快”等低速保安全的行车准则提出挑战。一般公路限制高速,沈大公路却限制低速,车速低于50公里/小时,就视之为“犯规”。从低速保安全到高速保安全不仅是工程技术的一次革命,同时也是对以慢节奏、低效率为特征的旧观念、旧习惯的一次强烈冲击。
高速公路要求人们必须转变“行”的观念。中国的路,历来都是人、车、马混行一路。高速公路只许汽车专用,行人、自行车、畜力车及拖拉机,都在禁止上路之列。倘若还是混合交通,高速就难以保证。因此,路两侧全部用钢网隔离栅和铁丝网封闭。沿线的群众起初对此很不习惯:“路是人走的,哪朝哪代封过路?‘皇军’还不封路呢!”随着高速公路的延伸,高速运转的车轮给人们带来更高的效益,这种新的“行”的规则,不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交通法规上,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有着截然不同之处。一般公路汽车“追尾”,责任主要在后车驾驶员,而高速公路则另当别论:前车是否低速行驶?是否违章停车、违章掉转方向?一般公路,汽车撞人司机总要负一定的责任,而在高速公路上则不同了。
需要具有“高速意识”的,当然不止沿线的群众。南来北往的司机,有许多并未学习过高速公路行车知识,随意停车、掉头、倒车、穿越隔离带等,常常会引发车祸。过往旅客们漫不经心地将玉米棒、西瓜皮、汽水瓶扔到路上,这在普通公路顶多是个卫生问题,而对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来说,可能成为车翻人亡的诱因。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有关部门在驾驶员培训、考核中是否应及早补上这一内容?在我们的交通安全宣传中,乃至中、小学生的课本上是否该添上这一课?
据说“国骂”运用频率最高的是司机诅咒公路,而行驶在沈大公路上,该轮到司机骂车了。路向车发起挑战:国产汽车的质量急需提高!据沈大公路交警支队介绍,有一天在沈阳至鞍山115公里的路上,竟有105辆国产车发生故障。现在我们有了路,则期待着车。车的产品结构也应调整。大吨位车在高速公路上运输效益最好。在美国,10吨以上货车占总吨位的85%,我国则以中小型居多。
1988年10月,沈大公路区段通车后刚开始收费时,一些单位的车辆宁走拥挤的旧道,也不愿交费走高速公路。现在,许多人算明白了:不用说省时间,就是节省汽油的钱也比交的费多!交“买路钱”的车越来越多。日通量已达1万辆次。“高速”所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高速的冲击正强有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把我们带向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但完成这个转变,还有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