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历史也得完整地“透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6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历史也得完整地“透明”
宋志坚
在前两年的电视、电台和报刊上,常出现“三十周年厂庆”的启事。稍加留意,其中大致都是一些颇有影响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三十年前,正是1958年。1958年,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确有严重的失误,如果没有这些失误,整个国民经济将会更加稳健地发展。然而——我忽然想到——1958年前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有其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当时建成的这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我们现在的四化建设,或许也很难设想。
我和几位年轻人说起这个“忽然想到”的意思,他们频频点头称是。“我们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呢?”其实,这“没想到”是怪不得他们的。他们大都出生于1958年之后,从懂得一些国家大事起,听到的多是对于1958年失误一面的批评声音,因而,往往留下这样的印象:1958年只是发疯的年代,而决不会还有闪光的东西。
我们滋长过某种夜郎自大的思想,实行过某些固步自封的政策。然而,不少年轻人说起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往往以一言蔽之,曰:“闭关自守”,譬之以清王朝的封建锁国。如果他们能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就不会作出这种轻率的判断。我以为,首先,建国后,我们同世界上不少“平等待我之民族”有频繁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往来,并没有搞封建锁国的那一套;其次,要说有“闭关”,也仅仅是对某些西方国家而言,但这种“闭关”,并不是起因于我们自己要“闭关”,而是起因于他们的“封锁”;其三,即使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也依然为谋求与西方国家建立正常关系作出过种种努力,为近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还是眼前的事,不是过眼烟云。然而,对于一些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这“眼前”的历史俨若遥远的历史,看起来很费劲。看历史眼前多了一张黑色的幔,自然就有一个“透明度”的问题:你“透”出什么,得到的印象大致就是什么。
当人们带着那种眼光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尤其应当慎重自醒,要注意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建国以来,我们党有不少失误。但即使是在失误的时候,也决不只是失误。
不要说是1958年的“大跃进”,在严重的“急于求成”失误的同时,确有着“求”经济建设之“成”的正当意向和不能抹煞的成绩;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这也是不可一笔勾销的成就。何况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也决不只是失误的历史。失误,只是历史的曲折。峰回路转,大江依然东去。
如果讲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只讲失误的时期,讲失误的时期又只讲失误的一面,那么,我们党留给现在的年轻人的印象除了失误,还有什么?在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中,有不少年轻人跟着那些“精英”盲目跑了一段路,这或许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来看历史也确实极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然而,倘若不除却眼障,只透出失误不透出成就,那就不是真正的“透明度”了。仅为了现在的年轻人,历史也要完整地“透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