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27
第3版(综合)
专栏:

  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历史的新时期,全会公报宣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的总任务。这个总任务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和实质。
这条基本路线正确地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准确地把握住了我们时代的主题。
世界历史步入近代,随着文化的复兴,艺术的繁荣,科学的昌盛,技术的进步,18世纪下半期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19世纪这场革命席卷欧洲和北美,20世纪推向全球。这场产业革命将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推进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历史迅速前进的步伐将中国推移到了先进文明的后面。中国从总体上说,还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时代。所谓现代化,实质就是将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的历史过程。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这一历史转变。但是,由于国情和所处的世界历史环境不同,中国则只能经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这一历史转变。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是我们时代的主题,是正确反映时代主题的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和实质。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服从这个中心。所以,邓小平同志又指出:三中全会路线的“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
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处于中心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为了保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国策。
全部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这些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历史表明,这是一个难以恰当处置的问题,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因而又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改革开放的成败。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呢?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又指出:“究竟什么是我们党的政策的连续性呢?这里当然包括独立自主、民主法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内外政策,这些政策我们是不会改变的。而所有这些政策的基础,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对此我们更是不会改变,不会动摇的。”
四项基本原则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处于前提和基础的地位,不是谁凭主观意志颁布的,而是历史形成的。
20世纪的中国,在十月革命以后,发生了构成历史主流的、具有历史和逻辑联系的四件大事:1、中国先进分子在艰苦探索和反复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考察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指导思想;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3、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4、在具备必备的现代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依靠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虽然几经曲折,多遭磨难,但仍然牢牢站住了脚跟,显示了非凡的稳固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可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制定的抽象信条,不是在某些必要场合必须使用一下的标准语言,而是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成果的最高结晶,是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核心内容的科学概括。它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基本走向,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植根于中国大地,集中表达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和强烈的政治意志。它是我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基地和出发点。
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到70年代末期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把全党全国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为了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全会同时提出了改革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三中全会后不久,鉴于国际形势和外交格局的重大变化,又适时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就是对全球开放,吸收世界各国适合我们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人才和资金,以及一切有益的文化,为我所用,以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由此可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是四项基本原则即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国策,它给社会主义制度增添了新的活力,创设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方法或手段的关系。我们应该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
我国十年来四项基本原则指引和规范的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经济繁荣、民主发展和思想解放。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在一些人的思想上,总是感到有些矛盾,甚至感到是一种难以协调的矛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别有用心地宣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僵化、保守、极“左”,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反对改革开放。国内的这些人和国际的某些舆论,还以此虚构什么“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对立。这种宣传迷惑了许多人,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只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加以分析,是不难弄明白的。
如果认为社会主义不行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要将改革开放作为变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的桥梁,将社会主义改为资本主义,这样想,这样做,那末,四项基本原则与这种改革开放就是根本对立的,完全排斥的。在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动乱和暴乱中,取消四项基本原则和拥护改革开放两个口号同时出现,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一种奇怪的政治现象。其实,这恰好说明,动乱和暴乱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讲的改革开放,是要搞突破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妄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事情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的:他们的“所谓‘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在他们那里,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确确实实是根本对立的,绝对排斥的。
如果把改革开放作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国策,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那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坚持改革开放就不但不是对立的,而且还是搞好改革开放的前提和条件。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开放政策,同时也要求刹住自由化的风,这是相互关联的问题。不刹住这股风,就不能实行开放政策。”
当然,实际生活是非常复杂的,改革开放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与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有许多难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寻求解决的办法,才能将两者在实践中真正有机地统一起来。就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来说,我们要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结构,以适应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的状况。在这种所有制格局中,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而存在。但是,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还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因此,必须对它们施之恰当的政策调节和严格的法制管理。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用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并且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才能将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完美地统一于实际生活中。
  (《当代思潮》评论员文章,载该刊1990年第一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