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我国教师节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08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教师节由来
从1931年5月至1985年1月,我国历经了四次教师节。
第一次是“六·六”教师节。1931年5月,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人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虽然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但仍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次是“八·二七”教师节。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同时颁布了《教师节危急暂行办法》。当时全国已进入全面抗日,山河破碎,学校流徙,这个教师节未能在全国推行。
第三次是“五·一”教师节。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废除“六·六”教师节,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在一起。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劳动节”,而不知有“教师节”,就连许多教师也不知道有自己的节日。
第四次是“九·十”教师节。国务院为提高教师的地位,在全国造成一种尊重教育工作的社会风气,恢复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向人大提出了重新建立教师节的议案。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8月23日《开发报》阿民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