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围土·修渠·多锄·多浇 涉县创造保苗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7-07
第2版()
专栏:

  围土·修渠·多锄·多浇
 涉县创造保苗经验
【本报涉县讯】涉县今年发动生产节约备荒运动中,经过“回忆过去灾荒的痛苦”及“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种了一棵算一棵”等口号下,大部村庄都进行了互助抢种点种,春谷春苗及棉花等作物都一律下种。可是现在夏至已过,小暑快来,一直没有落雨,群众在思想上有了变化,四区台村等村群众认为:“怎么也没有希望,干脆坐着等死吧!”因此村里满街坐着闲人,没有生活做,也不设法保苗,大部分苗子旱死,虽然种上,如果不设法保苗,也等于不种,这是目前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象七区台庄,九区北关等村,有部分棉花已长到四、五寸高,都被旱死,实在可惜,这个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各地领导同志都必须掌握住这个情况,让群众的等待侥幸,及怎么也不行等思想迅速转变过来,积极地参加保护小苗工作。这个保苗工作,有些村庄已创造了不少经验:(一)“用土围苗”,象王金庄谷苗因天旱,苗根大部露出土面。七倒八倒很难成长,劳动英雄曹善魁即抓住这个环节,应用自己的经验,发动全村普遍用土围苗,既耐旱,又免风刮倒。(二)多锄苗快间苗,特别是全县点种棉花很多,出土后,苗子都很稠,一窑有二三十棵,因为缺雨,群众又不敢锄苗,六区郝赵劳动英雄赵甫成,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提出棉花应多锄苗,使土匀和,容易生长,把稠苗间开,每窑留三四棵(等落雨后再留一棵),间时肥苗留下,应间的苗把头去掉,剩下的秆子,还存在水份,活着的苗可以借用保护苗子不死。(三)发动打貉狑,因为涉县大部土地都靠近山坡,貉狑到处吃苗,也非常厉害,据说六区一个村,靠山坡地的谷苗、玉茭苗都被貉狑咬死了,为了防止,县武委会,已通知各区,发动群众打貉狑也是保护苗很好的办法,(四)有水地区发动多浇,靠近河边旱地尽可能发动群众打水浇,担水浇,象七区白茭马上组织修渠,二百亩苗子又能浇;六区永顺渠修理后三五天,即能下水浇玉茭,上清凉有部分群众组织三次担水浇棉花,棉花很旺。(志胜、文彬、华峰)
【本报太岳五日电】济源积极修渠开荒克服旱荒,增加生产。全县广惠、大利、小利、利丰、永利、广济、千仓、上下堰、甘泉、安泉等十条大渠,业已修复。琵琶、康村、望子、杨大庄等村小渠亦全修好。灌溉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六分之一。开荒亦达一万六千零十二亩八分。为了抗旱,增植棉花一万一千七百六十四亩。特别增加三千余头耕牛,在麦后抢上回茬,克服劳力困难,起了很大作用。一般村作到三户一头牛,太噍、绮里等村已作到两户有一头牛。增添牲口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集资跑运输,赚钱伙买牲口,按原价卖给组员。另一种是买牛互济会。这牛月谁卖牛给谁集资,完全是以互助互济来买牛的。
【本报太岳五日电】浮山石振明劳动互助联合大队实行早种、多锄,抗旱成绩卓著。老英雄石振明于阴历二月初三召开了联合大队会,即决定“年年防旱、抗旱下种”,第三天并在寨圪塔集上对各村组员做了号召,所以全大队八千七百四十五亩玉茭,七千八百六十亩谷子全部及时下种。现玉茭长二尺,谷一尺,山边河滩一片蔚然。六月十九日,并进行了生产检查,各英雄及群众代表各队检查,显出无限的愉快,都承认老英雄石振明领导有方。张德六的父亲在全大队已经紧张下种的时候,他却与人互助打坝修渠,等到做完之后,天已显旱,结果种了三遍,仅“五六谷”有一点苗,他叹惜的说:“石振明老英雄就是看得远。”当锄苗的时候,英雄王福全、赵美英带领二十多个组员把谷子玉茭都锄了两遍,土质疏松,保存了水份,很耐旱。截至目前,全大队玉茭锄过两遍,谷锄过一遍,地里非常干净,无一棵杂草,这是由于听了老英雄话的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