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连点成线 连线成面——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26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连点成线 连线成面
——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探索
本报记者 张铭清
由点(家庭、单位)抓起,在线(街道、行业)上推开,到面(区、片)上扩展。福建省三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实现了由单体向群体,从单项到综合,变条条为块块的转变。如今,市区的2.7万个五好家庭、500多个文明单位、1000多幢文明楼院,已占全市区总数的一半以上。
三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群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连线成片的共建活动,始自三元区的富兴堡。这个地区有68个单位。在初步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后,便觉得有几个单位联合起来的必要。随之,这类活动增多。继而,产生了对协调组织的需要。于是,富兴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便应运而生。协调委员会提出了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制定了章程、制度、方案。他们先后投资60多万元共建了1.3公里的路面,盖起了3个农贸市场、4个居委会办公楼,办起了4个托儿所、1个老人活动室、1个居民医疗室、4个供煤点和1个公厕,基本上解决了辖区群众急待解决而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些公益设施如没有协调会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
协调会还充当了企事业单位治安联防的“红娘”。三明市火车站附近有23个单位和88座仓库。过去,他们“各人自扫门前雪”,致使该地区成为犯罪多、火灾多和卫生差的地方。自前年建立库区共建领导小组之后,制定了管理章程,明确了各方任务,狠抓了措施落实,现在成了基本实现无火灾、无刑事案件、无纠纷的文明库区。
三明市文明片区的自治组织多由当地基层组织牵头,理事会或协调会领导由区域内主要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其他各单位主要领导任常务理事或委员。管理章程中有目标、制度、分工、权利和义务。如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环境建设的“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制度,以及评比检查和量化管理制度,从而完善了协调功能,形成了既有群众性又有严密的组织性的共建网络。
在丰富的群众实践基础上,三明市把群众这一创造归纳为“六联六建”:思想政治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社会治安联防,共创安定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科学文化联教,共同提高素质;环境建设联建,共建优美环境;经济建设联抓,共固区域繁荣。
实践证明,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从单元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克服单体自建的劣势,发挥群体共建的优势和整体效益。
形式反映内容,新的形式反过来还可以丰富内容。三明文明片的共建活动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又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干部群众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增强,人们参与意识和民主管理积极性的提高,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的形成等,无不与文明片的建设紧密相关。诚如三元区的同志说的,共建文明区域的活动,不但为丰富推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子,丰富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三明市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发挥了以城带乡的作用。市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正在向农村辐射。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三明市80%的乡镇建立了移风易俗群众组织,建成了552个文明村(镇),有14.57万农户成为五好家庭和双文明户。
难能可贵的是,伴随着实践的进程,三明市精神文明理论研究活动也很活跃。近年来,各类研讨会开了20多场(次),交流了800多篇论文。研讨活动成了群众性理论学习的好形式。这对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而提高了实践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从80年代初治理“脏、乱、差”入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点到面的过程。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们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机构不撤,队伍不乱,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经受住了几度风雨的严峻考验。在动乱期间,全市无一人上街,无一校停课,无一厂停工,无一店关门,社会安定,秩序井然,显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功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