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吃一颗“定心丸”——张戈庄镇书记与农民座谈实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吃一颗“定心丸”
——张戈庄镇书记与农民座谈实录
刘显东
今年以来,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镇部分个体户和专业户不愿扩大生产投入,有的甚至干脆关门停业了。什么原因呢?前不久,镇党委书记石德才邀请部分个体户和专业户进行了座谈。下面是座谈的实录。
治理整顿不是“治死停顿”
张修军(张戈庄西村个体屠宰户):听说,上级要限制个体经济了,在这个节骨眼上,谁还敢甩开膀子干?
石德才:这是一种误解。国家对个体经济的基本政策没有变,也不可能变。
张清泉(张戈庄东村布匹经营个体户):那为啥非得治理整顿个体户呢?前些天报上登了,有个个体户一下子被罚款5万元,这样罚法不垮才怪哩。
石德才:在座的谁被罚过款?(众人摇头)问题就在这里,近几年由于忽视了管理和引导,个体经济在发展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违法经营、乱涨价、欺行霸市、制造销售伪劣商品及偷漏税等问题,就像刚才说的那个个体户,他3年间就偷漏税20多万元,不依法惩处行吗?正是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中央在明确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强调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治理整顿是为了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不是政策的改变,更不是“治死”和“停顿”。
张洪卫(前沙戈庄蔬菜专业户):既然基本政策不变,为啥对个体户、专业户的优惠越来越少了?前年发展一个大棚,村里补助200元钱,免一个人的义务工,镇里免息借给周转金,可现在全没了。
石德才:对这个问题大家要辩证地看。搞大棚种菜,的确是赚钱的。但开始时,谁都怕担风险,不得不采取一些优惠措施。现在全镇大棚已发展到600多个,小拱棚发展到1000余亩。如果还按开始时那样补助、免义务工,集体补不起,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就没人了。国家也是这样,当初为鼓励个体经济发展也确实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发展到一定水平,能经得住一定风浪了,就不必要更多的优惠了。
在政策范围内仍有很大发展余地
解进法(张戈庄西村个体维修户):话是这么说,为什么现在连贷款都很难了?
石德才:国家为了制止涨价过猛的势头,采取了抽紧银根的措施,不光咱运转得不如先前那么灵便,连国家大企业压力也很大。难的不止是个体经济一家。再说,国家也正在采取措施,帮助、支持我们渡过难关。
官明左(邢家疃村个体家具经营户):是这个理,就拿我这行来说吧,自今年春天以来,由于国家压缩基建规模,木材价格下跌,家具也随着落价,我一看照先前那样干不行了,就及时改单纯经营型为加工经营型,结果还是很赚钱。
石德才:及时调整经营结构,这是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好对策。只要在政策范围内巧经营,个体经济还是很有发展余地的。但有一条,就是必须坚信党的政策不会变。
崔培礼(狮子口村土地承包大户):这点特别重要。我就吃了对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存有怕变心理的亏。今年春天,我听人家说,土地要归“大堆”了,所以也没有敢往地里多投入,结果一年下来,田没“归堆”,我却减收2000多元。
李增安(仲戈庄村果园专业户):这几年我的果园收入每年都比其他承包户高一大截子,说到家都是沾了相信政策的光。1986年刚承包那阵儿,有些人就抱着个“现打蛤蟆现扒皮”的心理,今年看明年,明年看后年,政策都没变,而自己却减了收。我偏不信邪,当年我就向果园投入8000元,第二年又投了1万多,再加上科学管理,产量便打着旋儿往上涨,总产5万多公斤,比我承包前增加两倍多。
石德才:这两位的教训和经验值得大家很好地思考和回味。个体户和专业户完全可以安心继续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事业。只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还是很有前途的,也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